從網站流量來源是使用桌機還手機的百分比,可以看到哪些事?

會寫這篇文章,是前幾天看到臉書牆上有人說「現在這個世代不要再用桌面版看視覺呈現,光你在看這篇貼文基本上 80% 的機會是用手機看的,為什麼你會覺得你的受眾多數時間會用電腦看你的活動頁跟商品頁」。後來我在我自己牆上murmur了一陣子,加上朋友留言後有一些討論覺得還不錯,想說還是順手多找些其他資料,就整理一下發個文留作紀錄吧。

先說我個人對開頭那段話不認同的原因,大家可以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哪些因素會影響一個網站被使用手機平板與桌機瀏覽的比例?

當時我只想到至少有一個原因,不過後來整理數據發現可能的原因有更多,其他我後面再說,這裡先說第一個原因:你用什麼方式導流,會大大影響你這個站被用甚麼裝置觀看的比例。

現在很多網站的主要導流都只靠臉書,而很多人使用臉書的習慣都是用手機或手機app,那從臉書在導流到自己賺上,那網站的手機瀏覽比例超級高其實只是剛好。

我不是在否認手機瀏覽在整體使用趨勢是每年增高,後面我會再提到一些分析。我只是要提醒,手機瀏覽比例超級高,例如高到80%以上,可能也意味你網站的導流途徑太單一了,其他的來源過低才顯得用手機看的人超級多。

好了,那我就在想,所以一個網站的手機流量佔比多少才算「健康」「合理」?正好我手邊還有幾個站,類型差異也很大,很適合拿出來比較,整理出以下數據。以下比例由左而右順序是「行動裝置包含平板電腦: 桌機」。時間代表網站上線至今多久,以下數據是我從該站開站到今天的統計,用GA跑出來的數字計算的結果。

  • 網站A(商業網站 / 一年):
    57.51%:42.49%
  • 網站B(商業網站 / 兩年):
    71.94%:28.06%
  • 網站C(商業網站 / 兩年):
    58.35%:41.65%
  • 網站D(開放資料 / 兩個月):
    76.41%:23.59%
  • 網站E(開放資料 / 四年):
    49.98%:50.02%
  • 網站F(人民團體 / 四年):
    50.00%:50.00%

我手上沒有一個站用手機瀏覽有到80%的。當然我不否認還是可能有網站因為他產業屬性的關係,可能他的網站流量真的會到80%都是手機瀏覽,但至少我手上的商業網站裡面,A屬於藝文類,B是心理諮商,C屬於鋁門窗業。只有心理諮商手機流量比較高有將近72%。

B網站搜尋流量佔了62%,而即使是把搜尋流量單獨抽出來看,行動裝置比桌機也是70%:30%,顯示搜尋這類關鍵字的人,習慣使用的載具以行動裝置比較多。

然後是D網站,這個站當初選前導流完全靠臉書,所以有近77%流量是手機瀏覽。這也應證我之前說如果你流量來源大量都是FB,你手機流量會特別高只是剛好。

但很有趣的是網站F,他網站總流量來源,有52%都是臉書來的。但是他單純臉書流量行動裝置:桌機,卻約略是60%:40%。所以加上其他來源總計,反而變成50%:50%。代表他的使用者即使使用臉書的,也至少有40%還是使用桌機。

在流量來源「有兼顧社群跟搜尋引擎」的前提下,這可以得到幾個結論

  1. 手機瀏覽數佔有至少50%以上,所以做網站必須要同時考慮手機。
  2. 不同產業,手機流量佔比數的差異還是會很大,原因應該是因為不同的使用需求 / 使用者年齡,會對應到不同的搜尋載具使用習慣,因此影響流量統計的結果。而佔比數不同,你就得考慮要怎樣設計才能同時讓桌機跟手機都有很好的使用性。
  3. 即使流量從FB來,不同產業 / 主題的使用者,使用FB時習慣用的載具差異還是很大。

然後後來幾個朋友提供了他們手上站的數據給我。

  • 網站G:73% 手機
  • 網站H:最近七天 13% 手機, 1.5 平板 , 85.5% 桌機
  • 網站I:行動裝置比例 66.23%

朋友提到網站G是一個診所的網站。我比對結果發現73%這數字,這跟我手上心理諮商診所的網站流量分佈很相似,而我手上這個站他不管來自關鍵字搜尋,或是外站導流(主要是FB)整體都是手機大大多於桌機(至少27%以上)。我在想會不會是因為通常有這方面需求的人,是想到要搜的狀態都正好不會是在電腦前,而是類似例如在車上,在床上,在顧小孩等等。而這些情境只能用手機上網。所以不管是來自於FB導流也好,或是關鍵字搜尋也好,手機流量都比較多。

但是像網站E,這個站的自然搜尋就還是桌機多於手機(但也只差了13%,所以手機流量還是很多的)。也許代表人在搜某些資訊的時候,在有電腦的情境下會想到要搜,例如上班時間突然看到一個新聞想google一下這類的,但如果是看新聞想google,可能也會同時發生在坐車無聊滑手機的時候,所以也有一定程度手機的搜尋量。

而朋友的網站H是一個 有關 android 程式開發的說明索引網站。他搜尋量有85.5%是桌機我猜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1. 主題:這個站看起來像是一個給開發者查資料用的資料索引網站。所以本來使用者比較多就會是在用桌機的時候用這個站
  2. 網站本身的版面優化:我用手機看的時候他版面跟桌機是一樣的,這個應該也會影響到他在手機上被搜尋的排名。

不過我覺得應該1的影響比較大。然後朋友回我說「阿宅才用桌機, 一般人用手機 XDDDDD」,雖然乍看之下很好笑,但我是覺得蠻有道理的。

另外朋友也提到「不過很多人搜尋用手機, 訂購用桌機倒是真的」,這點我也很認同。

這其實跟台灣使用電腦習慣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台灣人早期上網從桌機開始,很多人已經很習慣桌機的使用,所以手機的轉單率偏低,主要原因就是使用習慣,因為訂購要填資料比較多,還是覺得用桌機填比較方便。

幾年前我有去聽過一些講座,提到像印度跟中國的手機轉單率很高。後來有人猜測主要原因是當地很多人第一次上網用的就是手機,所以當然直接用手機做所有操作,包含下單,所以他們的手機轉單率自然會高。

台灣的話,我猜一接觸網路就用手機的人,使用習慣應該也會朝向習慣直接用手機下單,但也因為這個背景不同,所以反而在台灣設計網站,更得同時顧及桌機跟手機。

寫到這,回到一開始我提出的問題:哪些因素會影響一個網站被使用手機平板與桌機瀏覽的比例?

以上述內容至少可以歸納出幾項

  1. 網站本身的主題:要找技術主題跟生病要找診所,本身的使用情境可能就有不同,因此會影響到使用者用什麼設備上完來找資料。
  2. 網站的主要使用者:這跟1算是有關聯,網站主題會影響實際使用的TA,不同的TA使用習慣不同,習慣用來搜尋的設備也會不同。
  3. 用什麼方式導流:導流的媒介網站本身,使用者是習慣使用手機看還是桌機看?如果是使用手機多,例如FB,或是line,那導過來的流量手機自然也會多。

然後我找了幾個跟上述網站相關的關鍵字丟去 google ads 看了以下數據趨勢圖,並列出他們12月的總量跟行動裝置搜尋數量級,以下所有圖表藍色是總計,紅色是行動裝置。
鋁窗
總計:1600
行動裝置:834(52.12%)

心理諮商
總計:9900
行動裝置:6840(69.09%)

診所
總計:165000
行動裝置:117990(71.5%)

很有趣的是「心理諮商」跟「診所」兩個字的google搜尋量中行動裝置分佈,正好跟我手上心理諮商網站以及朋友的診所網站的結果算是很相近。

黃國昌
總計:74000
行動裝置:42141(56.94%)

林岱樺
總計:8100
行動裝置:4491(55.44%)

上述兩個立委的搜尋量分佈,也跟網站E,一個做國會監督的網站的流量分佈很相近。

綜合上面所有數據簡單歸納出幾個點

  1. 目前大部分跟商業有關的關鍵字,手機版流量確實至少都佔有50%以上,所以設計上必須要同時兼顧桌機跟手機
  2. 在流量來源健全且主要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不是使用手機的前提下,手機來的流量佔比大概在50%~67%之間
  3. 但即使主要透過手機導流(不管這個主要是來自於使用者習慣,還是使用導流方式造成的),手機流量佔比大概最多在70~78%之間。

2的部分有沒有可能超過80%?我很努力的想了一些關鍵字丟google ads,絕大部分都在70%以下,終於讓我找到幾個個關鍵字手機搜尋量超過80%的,跟幾個長期手機佔比很接近80%的。

計程車(這是一整年都超過80%的)
總計:40500
行動裝置:32410(85.69%)

減肥(只有11月的超過80%,10月有79.93%)
總計:40500
行動裝置:32410(80.02%)

徵信(只有11月的超過)
總計:12100
行動裝置:10251(84.71%)

按摩
總計:110000
行動裝置:84727(77.02%)

憂鬱症
12月
總計:40500
行動裝置:31377(77.22%)

歸納上述資料,可以推論單一網站的流量手機可能超過80%的原因如下

  1. 你的網站主題屬於計程車相關,因為叫車在路上叫的機率最大,這時候用手機搜尋的需求大,如果你特站排名又前面的時後,手機流量超過80%也是非常合理的。
  2. 你的網站主題屬於減肥,徵信,按摩,或跟精神疾病門診有關,然後網站要有一大部分流量來自FB導流。
  3. 你的網站主要TA是一出生就接觸手機的世代。
  4. 你的網站本身流量組成就不夠豐富,過度依賴FB導流:
    如果你的網站主題不在上述,且用google ads搜尋確認相關關鍵字手機版流量在80%以下,而你的網站手機流量卻在80%以上。那代表網站本身流量組成就不夠豐富,完全沒有吃到自然搜尋來的量。如果是這個,你該想的是怎麼豐富你的流量來源,想辦法改善SEO,而不是相信只要顧手機就好了。

那整體手機流量還有可能在持續上升嗎?我的判斷是現在應該已經到某個程度的飽和了,雖然還是會穩定微幅上升,但已經不會有爆發式的成長了。判斷來自於這張google趨勢圖。

2011年3月~2014年2月是手機的狂飆年代,當時也是智慧型手機興起的時候,所以這階段手機流量增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2014年2月~2015年11月穩定高峰,2015年11月後穩定下降,代表需求已經飽和,大概能買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已經買了而且不只一支。所以我看不太出來整體手機流量有什麼理由再像2011年3月~2014年2月這段時間一樣有猛爆式的增長,但還是會持續穩定增長,原因是新世代的小朋友第一次上網應該都是用手機,以及越來越多長輩也跟著用智慧型手機。

但這裡要注意到,整體手機流量逐漸趨近飽和或沒有跳躍式增長,跟你的網站手機流量飽和了沒是兩件事喔。

另外這是上述某一個網站這幾年的使用者分佈。橘色是行動裝置含平板,綠色是桌機。

簡單來說,如果你搜尋引擎的流量有經營起來,你會發現手機流量+桌機流量都是逐年上升。這代表並不是手機搜尋量「取代」了桌機搜尋量,而是人花更多的時間在搜尋上,這些流量是過去所沒有的。既然兩種流量都在上升,那要做的不是只考慮手機看,而是桌機手機都得兼顧。

特別整理這篇,其實我主要的感想是:

  1. 數字不要亂喊。
  2. 亮數據做為說法的時候必須要很小心,有時候誰是因誰是果詮釋結果就差很多。
  3. 你的受眾也許多數時間會用手機看資料,但用桌機看的一樣不少,而他們會用桌機下單。
  4. 網站呈現只顧桌機固然是偏見,但只管手機也是偏見。醒醒吧,這就是一個桌機手機呈現都要顧的時代,就像過去有段時間做網頁設計要同時顧及IE6一樣。
  5. 不管是哪個神人說的話,如果心裡有疑問,試著自己去查資料驗證吧。不要那麼容易相信誰說得一定沒問題。這幾年已經看太多神人被請下神壇了。

認真說我也沒有要嗆人,只是最近驗證數據到有點上癮,既然這是自己可驗證的,已經認真整理數據了,就寫出來給大家參考參考囉。

SEO講師沒有用無痕視窗解說不專業嗎?

好幾天前看到幾個創業網紅在嗆用關鍵字看排名沒用無痕視窗,中間問朋友才知道他們在嗆誰,又聽到一些事,只覺得商場啊人性啊…

總之針對無痕視窗的問題想講幾件事:

  1. 自己在檢查SEO操作成效的時候,確實要用無痕視窗來檢查。
  2. 上課或講座的場合提到操作成效,要開畫面做說明的時候,用不用無痕視窗其實沒差。

自己操作要用無痕視窗檢查的原因,是因為真的在做追蹤的,定期都要做,做追蹤也一定是用自己的電腦,如果自己曾經查過相關關鍵字也有做點擊過,那自己電腦查到的排名就有很大可能會跟別人查到的不同,那又不可能每次檢查都要清除一次cookie跟登出帳號,所以都會直接用無痕視窗,這樣查出來的排名才會準。

而乍看之下2跟1好像相衝,但我會這樣說的原因很簡單:

  1. 有時候講課用的不一定是自己的電腦,在這種狀況下沒開無痕本來就也沒差。因為講課的電腦有很大機率不會是查過自己操作的那些關鍵字,那沒開無痕基本上查詢的結果差異不會太大。
  2.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用的是自己電腦,如果不是排名真的有操作上去,底下學生自己用自己電腦一查也就露餡了。就是有自信知道是有操作上去,也不怕學生自己驗證,所以用不用無痕就根本沒差。

但是如果不懂或是懂一點點,可能看這樣寫好像很厲害,以為這樣的說法是什麼大發現。而我只覺得抓著一個在不同情境下可有可無的技術小辮子說那些,那也不過代表能力也就那樣而已。

一個關於決定要不要做手機網站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我前前公司的事,一開始進去的前半年我們做了一個新的購物站(做好大概是2013年),到了隔年2014年又決定要多做手機版,當時做法是用大小網的方式做。然要來說的就是為什麼當時決定要做手機版,又為什麼是選擇大小網的做法。

雖然iphone第一代在2007年就上市了,但至少就我個人,有網站要做手機版的概念要到2013年,真的開始認真學怎麼做RWD網站,也已經是2015年的事。在2014年以前,我做的網站都只有桌機版,沒有手機版,也沒有RWD,那時候甚至也還沒有什麼前後端工程師的區隔。當然我開始接觸RWD的技術時,已經算很晚了,台灣大概2012年開始就有一些RWD的站,那時候國外RWD已經算顯學了,但當時在台灣並不算普遍。

當時公司的購物網站是從2012年開始規劃開工,2013年完成,那時候網站來自手機的流量並不算到很多。加上我陸續也有去聽一些講座,有些大企業走的比較前面已經有做手機版了,普遍聽到都是手機版的轉單率很低,低到行銷人員都懷疑在這裡施力到底對不對。所以一直覺得還沒有做手機版網站的必要,畢竟人力有限。但是就在2014年後,手機版的流量逐年快速上升,半年前可能還只有不到1成,半年後已經2成快3成,而且看起來還在持續升高中。看這態勢變成就算轉單率還拉不起來,手機版勢必都要做,只是何時做跟怎麼做的問題。

會選擇大小網的做法有幾個原因:
1.大網才經營不到一年,現在就打掉似乎也有點浪費
2.桌機原本可以看的範圍就比較大,還是希望塞多一點資訊
3.我當時還不會RWD網站的做法

所以後來就做了大小網。當然等我後來離職然後網站被收掉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我要說的是,一個公司如果他現在才要做網站,那直接說服他們做RWD基本上可以說沒有懸念。但如果他有一個舊的網站,改版不只是技術問題,有時候會大大牽扯到公司內部政治角力(我當時算是沒有,但我也有聽說朋友的公司有這樣的狀況)。還有改版真的有利嗎?(就像我前面寫的,手機版的轉單率很低)這些都想清楚了,才有可能來看怎麼改版。

特別是「改版真的有利嗎?」這點要說服老闆的時候,完全不能只靠膝反射的直覺。你必須得拿相關證據去證明我們現在應該要切入。畢竟站在老闆的立場,就是要他現在拿一筆錢來做新網站,而大部分的老闆都還是會有「網站明明還可以用,為什麼要改?」的想法,你如果站在他們的年紀跟要面對的問題去看,他們會這樣想其實也很自然。

選舉網路聲量操作:特定關鍵字搜尋量操作可以達成哪些目的?

前面已經寫了很多篇關於搜尋量趨勢異常跟實際搜尋量級的異常。看完很多人的疑問是:所以操作關鍵字搜尋量到底可以幹嘛?

我自己本身之前是做網路行銷,比較偏向網站SEO操作多一點。所以我主要會從SEO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不過後面也會提供就我所知搜爬可以做的應用,串起來的可能性給大家參考。

先從SEO的角度來看,用比較簡單的一句話大概就是:透過搜尋量加上其他操作,決定你搜尋某些關鍵字時可以看到的資訊。

有人會反駁,他搜韓國瑜看到的資訊有好有壞,農場文也根本沒有排在前面,所以我這樣的假設不成立。但會有這樣的看法其實是對 SEO 有幾個誤解:

  1. 操作訊息排名一定是把「有利自己的資訊」給大家看得推到前面
  2. 操作搜尋排名等於要把農場文推到前面

但其實操作SEO有正向操作,跟反向操作。正向操作比較直覺,就是把希望大家看的資訊推到前面。例如我經營電商,那我就會希望大家搜尋某些產品關鍵字的時候,我的電商網站可以排名前面一點,使用者就比較有機會在我網站下單,進而得到商業利益。

那反向操作呢?反向操作就我所知至少有幾種:

  1. 用作弊操作的方式讓別人排名前面的網頁變成黑名單
  2. 把負面評價的網頁排名往後洗,讓別人看不到

而其實要做反向操作要用到的搜尋量跟整體投入資源要比正向操作多很多。

以1來說,就是用不正當的搜尋排名操作方式,讓google認為有不正當且明顯的人力介入,進而把網站 ban 掉。

以2來說,舉公投的例子,當搜尋公投排名前面都是愛家公投的資訊比較多的時候,人的決策行為其實很容易受到自己對這個資訊的第一印象所影響,那當看到愛家公投的資訊比較多,以一個對這個議題本身還沒有太多看法只是好奇的人來說,就有可能影響他對這個議題的看法走向。另外如果翻了兩三四頁都看不到其他差異比較大的資料,也會營造出「那應該大部分的人都這樣想這樣看這件事」的印象。

再舉韓國瑜為例子,因為媒體已經配合產出大量的內容,所以農場文只是用來做輪轉式網站SEO操作用,本身的排名不重要,他只是拿來助攻用。而新聞內容不一定要是加分,只要是只是在操作印象,而不是進一步要引導聽閱者思考或質疑的內容,都可以讓這些內容盡量都排名在前面。這樣就可以把一些比較有內容的分析文章往後擠。

於是當有人在line群這類封閉群組傳送的訊息,有人希望可以針對資料做一些基本查證的時候,會因為不容易找到相關資訊就放棄繼續查證或協助澄清。即使有人想要找資料也很難找,也會比較容易被容易找到的資訊影響決策。

另外,從會影響搜尋熱度的行為來看,會影響搜尋熱度的來源大致有兩個

  1. 真人的搜尋行為
  2. 機器的搜尋行為

2常見於網頁內容爬蟲的應用上。而跟搜尋行為有關的商業應用至少就有這幾項

  1. 搜尋結果網頁排名
  2. youtube影片排名
  3. 資料蒐集
  4. 情資分析
  5. 自動下注

所以如果先以直線思考來看,理論上可以做到類似這樣的影響

之前其實就聽過實體賭盤對投票意願的影響,所以透過影響賭盤來影響選舉也不無可能,不過這部分純粹是我從搜爬應用推斷的一種可能性。

當然,我必須承認操作搜尋量的實際影響其實很「幽微」,他要搭配的是一連串使用者「為什麼要做關鍵字搜尋 / 搜尋後可能影響到哪些行為」一起做考量。但搜尋量異常是事實(相關分析與數據請見「選舉觀察part6:「韓國瑜」與其他候選人搜尋行為差異比較與搜尋量解析」「實際月搜尋量及數據整理」),我認為這次大力介入網路的人,他們是在測試練兵,同時也在這個過程建立網路影響行為的關聯性調查。

我為什麼敢做這樣的推論呢?因為中國目前針對網站使用者行為調查比台灣成熟很多。以掏寶為例子,他們是有專門使用者行為調研的部門,在每次細節改版調整的時候收集數據分析影響轉單率多少,他們的使用者行為調查是做得很細的。「實驗」的說法不是無中生有,因為他們在商業上都已經在這樣做了,用在政治上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選舉觀察part6:「韓國瑜」與其他候選人搜尋行為差異比較與搜尋量解析

這篇拖到現在才寫的原因是我一直在等 google ads 裡面 11 月搜尋量的資料。等到今天終於有了,也就是說 google ads 要到下個月11日以後才能查得到上個月的搜尋量。先講結論,這篇文章算是一半自打臉的文章。但另外一半也證明我之前的部分推論是正確的。

  • 自打臉的部分是:韓粉主要還是在台灣。美國也有韓粉,但還是沒有台灣的多。
  • 證明正確的部分是:韓國瑜的實際搜尋量確實有異常,而有趣的是全球都異常,不是只發生在台灣。

然後另外這篇會更詳細的分析「正常候選人會有的使用者搜尋行為」,由此可以看出韓國瑜的使用者搜尋行為異常。

「正常」的候選人搜尋行為模式是什麼?

我在寫『選舉觀察part5:「公投」使用者搜尋行為差異分析』跟『google trends 常見應用與使用者搜尋模式分析』一直在強調一件事:搜尋熱度異常不是只有看「爆量」,還要同時看「搜尋行為模式」是否也有異常。兩者同時發生才能推論有異常。

所以在看「異常」以前,要先來看「正常」的候選人搜尋行為模式有哪些。現在因為選完有一陣子了,所以可以直接把當選的候選人在選完後跟選前的搜尋模式一起列出來比較。

2008年馬英九搜尋趨勢(台灣)

2008年馬英九搜尋趨勢(美國)

2012年蔡英文搜尋趨勢(台灣)

2012年蔡英文搜尋趨勢(美國)

2014年柯文哲搜尋趨勢(台灣)

2014年柯文哲搜尋趨勢(美國)

2018年柯文哲搜尋趨勢(台灣)

2018年柯文哲搜尋趨勢(美國)

2018年盧秀燕搜尋趨勢(台灣)

上面幾個搜尋趨勢有幾個共同特色

  • 爆量點都是選舉當天
  • 爆量點至少是前面兩個禮拜(扣除爆量)平均搜尋量至少3倍以上
  • 搜尋量大幅度攀升都發生在選舉日前1周。
  • 選舉當地的搜尋量變化
    • 在選舉前2~2.5個月內有逐步增加的狀況,但增加幅度相較於爆量都是比較緩慢堆疊的。
    • 選後三天搜尋量會急劇下跌,2週後回到相對低點

那只有台灣的搜尋行為才是如此嗎?我們來看看美國總統選舉的搜尋行為是如何。

2008年歐巴馬

2012年歐巴馬

2016年川普

除了中間可能會因為事件發生有短暫的震盪,且震盪後很快都會回到相對低點。整體的搜尋行為模式跟台灣的搜尋行為模式是一致的,特色也是相同的。

事實上搜尋行為被大眾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傳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從搜尋特色的以下這三點來看

  • 搜尋量大幅度攀升都發生在選舉日前1周。
  • 在選舉前2~2.5個月內有逐步增加的狀況,但增加幅度相較於爆量都是比較緩慢堆疊的。
  • 選後三天搜尋量會急劇下跌,2週後回到相對低點

這同時也與電視播放候選人的新聞密度相符合。

神奇的「韓國瑜」搜尋模式

有人會說,韓國瑜新聞那麼多,搜尋量大很正常。那我們來看看韓國瑜在台灣跟美國的搜尋量吧。

2018年韓國瑜(台灣)

2018年韓國瑜(美國)

  • 假設韓國瑜的搜尋量多真的全部都是由電視媒體的大量曝光帶來的。但這個理由拿來解釋美國的搜尋量變化是否合理呢?我是覺得不合理。
  • 其他人都明顯在選舉當天有個爆衝點,韓國瑜的暴衝點相對於他自己前面的流量顯得非常不暴衝。
  • 2.5個月內的搜尋量堆疊模式跟其他候選然完全不同。呈現一種很穩定的上升。連中間的爆發流量都顯得頻率很一致。

而且理論上韓國瑜如果呼聲真的那麼高,前面搜尋量真的那麼大,理論上選舉當天的量應該會爆高,但是如果把韓國瑜跟柯文哲的搜尋熱度放一起來看會發現…

柯文哲單日搜尋熱度還高於韓國瑜最高點再多25點以上。

依照韓國瑜這種搜尋行為堆疊的搜尋量,理論上實際搜尋量應該會很誇張。而依照我從 google ads 撈出來的結果,真的很誇張。因為數據很多,我直接用google sheets來整理。大家有興趣看數字的可以到這裡看

這個表裡面,除了顯示實際搜尋數量的量級數字外。我另外在後面計算了每個月跟上一個月相除後的數字,看看這個月跟上個月的量級增加了幾倍。

我這裡直接整理結論。

  • 在台灣的搜尋量級10月/9月的倍數,其他市長當選人落在1~2倍之間。只有韓國瑜在7倍以上。
  • 在台灣的搜尋量級11月/10月的倍數,其他市長當選人落在3~5倍之間,只有韓國瑜不到2倍。
  • 其他市長當選人在各國的搜尋量10月/9月的倍數,都落在1~3倍之間。只有韓國瑜大多落在5~10倍(法國除外)。
  • 其他市長當選人在各國的搜尋量11月/10月的倍數都落在3~7倍之間。只有韓國瑜在1~3倍之間。
  • 韓國瑜的搜尋量級在10月已經到達7位數 2240000,11月更高達 4090000。柯文哲11月還是6位數 450000,11月到7位數也才1500000。而普悠瑪事件發生在10月,當月搜尋量最高7位數也只有到 1220000
  • 10月普悠瑪事件發生,當月美國韓國瑜搜尋量級 90500,普悠瑪搜尋量級只有 14800。美國台人對普悠瑪的興趣比韓國瑜低?不可思議。
  • 韓國瑜的搜尋異常很一致的發生在各國。但主要最大搜尋量級還是在台灣。

所以韓國瑜的搜尋熱度毫無疑問是有異常的,不過美國韓粉確實沒有我以為的比台灣多。而這樣的異常即使經過 google ads 整理過的數據還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得出來。


下面是額外的紀錄。是在寫這篇的時候有觀察到 google trends 與 google ads 兩邊資料有落差的現象,在這篇記錄一下我的觀察。

有的關鍵字12個月搜尋熱度在google trends  相互比較的時候,「捷運」比「台鐵」高,但是最後在 google ads 查到的12個月搜尋量「台鐵」卻都比 「捷運」高。我自己的判斷是因為 google ads 提供的是商業下廣告的評估依據,他的準確度論上應該要更高,並且前一個月的搜尋量並不是一到隔月1日就釋出,而是隔了10天以後才有,應該表示 google trends 的資料比較即時,但針對搜尋行為過濾的條件比較少。而 google ads 過濾的條件可能比較多,所以有的字如果比較容易讓單一使用者短期內重複搜尋,可能在 google trends 顯示的熱度會比較高,但在更嚴謹的把同一使用者短時間重複搜尋行為過濾掉後,才是 google ads 那裡會呈現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