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領西聯匯款 Western Union 初體驗(2018年1月經驗紀錄)

標題特別寫2018年1月是因為我去領之前,上網查的資料都是2017年以前的,但現在銀行部份變動滿多的了所以特別標注XD

過程有點小崎嶇,分了三天最後才順利領到,不過好事多磨大概就是這樣,總之也在這裡紀錄一下囉。

第一天是2018年1月19日的事。在這之前我只有上網找了一下其他部落客領西聯匯款的經驗,找到的資料寫可領西聯匯款的有國泰世華(現在沒了喔),所以就跑去離家最近的國泰世華銀行,結果對方說他們已經停止這個服務了,建議我去元大大眾或台新(聽到建議覺得貼心),所以接著去附近的台新(現在也沒了喔),結果台新銀行說他們現在只有總行有,分行沒有提供這個服務。這天天氣不太好,我覺得我好像運氣不太好,所以暫時跑了兩間銀行就放棄。

然後這次我直接上西聯匯款的網站找看看,發現他可以用地區找附近有哪些點有西聯匯款的地點,在右邊那Postal Code輸入自己的郵遞區號就可以查找離自己地點最近可辦理的據點。
螢幕快照 2018-01-26 下午1.40.43

然後總之找到家裡附近有元大銀行,跟比較遠的京城銀行有辦理這類的業務。

第二天是2018年1月22日的事,這天我就先去附近的元大銀行,很好。外面有西聯匯款的招牌,所以肯定有西聯匯款服務吧!
159708

結果進去銀行拿號碼牌時,銀行服務人員問我要做什麼服務,我說要西聯匯款取款,他們說因為最近他們跟大眾銀行合併,在處理合併新開戶的事宜,人手不夠所以暫時暫停西聯匯款的服務,要等最近合併忙完才會在開始。然後非常貼心地說如果我急的話,可以到京城銀行,並給了我一張最近京城銀行的地址(再次覺得貼心)。我只是覺得他們好像都還滿樂意跟客戶說你可以改到哪間銀行辦這件事?滿貼心的也有點微妙的感覺。

這天早上天氣不錯,所以我想好吧就騎車去吧雖然是有點遠。到了京城銀行,他問我有帶身分證嗎?我說沒有護照可以嗎?他說不行耶。這次我再度覺得恩今天可能還是不是適合領錢的日子吧XD。因為領西聯匯款需要持身分證件核對。當時因為要填英文姓名,加上上面寫的身分證件也包含護照,所以我一直以為拿護照比較好,因為上面有英文姓名。結果並沒有人家只看身分證。所以只好摸摸鼻子回家。不過這天行員很好,他說我可以先給他西聯匯款控制號碼跟金額,讓他確認一下費用是不是已經進來了,所以當下至少確認款項真的有道,只是我還無法領取。

第三天就是今天,2018年1月26日。這次我就準備好身分證去了。結果非常順利。行員要我填這張單子
159586

因為有兩份西聯匯款的收入,所以上面這個表填了兩張。然後再來簽了這兩張現金領據。
159702

然後就順利領到現金囉!其實還滿方便的。然後過程也有注意到京城銀行把西聯匯款作為他們強打的外匯服務。因為你上網打西聯匯款的時候會看到他們有下google廣告
螢幕快照 2018-01-26 下午1.57.31

然後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他們外面也有插西聯匯款的關東旗
159707

今天去辦理的時候,桌上還有跟西聯匯款有關的活動跟匯率表
159594
159705

好啦,總之第一次領,心得是其實證件都有帶齊的話,過程滿快速的!真的是很方便地領外匯方式。只是他只允許個人提領,如果是公司要領用就不適用這個方法囉~

字媒體的線下平面廣告觀察

這幾天騎車或走路,陸續在臺北的公車站跟公車車體看到字媒體的廣告。老實說我不知道他們的廣告到底想傳達什麼….既看不出是要打品牌知名度,也看不出來是要尋求別人去刊登廣告。整個就是一份很文青但不知所云的廣告。

今天是因為我聽過字媒體,有看過幾篇他們的報導,大概知道他們可能在幹麻。所以看到他們的廣告我會多留意一點點。如果我完全不知道字媒體,我看他的車站 & 車體廣告會完全不知道他想講啥。雖然我知道字媒體我也還是看不懂就是了。

只覺得有錢真好,就可以這樣揮霍做這種看起來好像有設計感但內容不知所云的廣告。

關於 medium 的登入機制觀察

昨天因工作需要,在medium測試用自填群組email申請帳號,而非選用fb或google帳號直接登入,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他們不用設定任何密碼,因為他登入方式是輸入信箱後,畫面上會出現訊息請你收信,信件內會有一個連結,按了直接登入。每次登入都是如此。

一開始有點不習慣,我還特別登出登入多次,在介面上真的沒有任何設定密碼的地方。這樣設計顛覆我以前認知自行註冊帳號的登入流程。等於他讓登入需要密碼這件事直接「托」給外部帳號,但想一想這樣的做法對medium好像也是利大於弊。

第一,因為網站完全不存取任何密碼,所以假設使用者帳號被盜用,一定是使用者自己的fb或google或email被盜用。medium沒有任何責任。

第二,因為不存密碼,所以也不用做「忘記密碼」的流程。

唯一想到的可能缺點是登入方式跟傳統習慣有點不同。但是這個行為的轉換成本並不高,你能上網要登入medium就勢必可以收信點連結。而且在選擇登入方式上,用自己email註冊的選項是放在最下面,也就是他本來就鼓勵使用者我用fb或google帳號登入,以現在趨勢我相信這樣選的人一定很多,所以即使自己用email註冊的登入流程的差異真的讓使用者很不習慣,整體影響到的使用者數量並不多。再加上medium本身的功能可以滿足使用者的硬需求的前提下,登入流程的小差異是可以被忽略的。

類似設計我知道像slack有設計快速加入某群組或忘記密碼可以透過收信拿到一個快速連結。但第一次自己遇到連自設帳號都不用設定密碼的設計。

滿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