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轉貼一篇文章。我指出文章內容不錯,但有一段我看了很不舒服。然後延伸出一些討論。想說整理一下。
文章裡面有一段提到「憲政制度、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的關係,我以為對所有參與政治、討論政治的人,都是很清楚明瞭的。
昨天我看到青年政治學者Fang-Yu Chen的文章,介紹政治學上的杜瓦傑法則,我才察覺到可能有些參與政治的人不知道這個基本原理。」
我說這段我實在是不知道寫在文章裡面幹嘛,這就是我有時候不喜歡一些學者講話調調的一種原因。他要酸黃國昌,不想講的那麼明白的話,大可以說「我以為對所有有社會科學背景且已經進入體系參與政治的人,都是很清楚明瞭的。」
他那篇提到關於政黨的基本概念其實應該要讓更多一般民眾知道。但就是一定要用這種地圖炮的說法把所有關心政治的民眾一起酸下去。他這段話放前面,就是很有效的讓人先感到不爽。
我雖然不喜歡韓國瑜,但政治社會學菁英沒察覺自己的菁英口吻讓人討厭其實問題也很大啦,他們如果溝通的是自己人,在自己的學術圈子用語要多菁英都沒差,那本來就是他們的世界。但他寫在臉書上,我想一定程度目的也是希望公開讓大家看,結果那一段我看了只覺得「喔,所以你好棒棒嗎?」
我不是學社會科學出身的,但一些談社會分析的文章,我願意看,所以我很喜歡看菜市場政治學跟法律白話文。我自認我應該還算認真的人,雖然不是本科系,有些東西即使有些專有名詞,多看幾次多配合google也是可以慢慢看懂。
以前文盲多,你可以說當時的人無法選擇不無知。
可是現在文字閱讀普及率那麼高。這些「政治菁英」「政治學者」又做了什麼讓這些人理解政治?
我知道這不是單一ngo的責任,不是單一社會科學教授的責任。但那個感覺就像上一屆立委。兵團夥伴剪過田秋堇的一個影片,在講那個時候,有個外交官是賭上自己的性命建議蔣中正改用台灣不要用中國作為國號去申請留在聯合國。然後我把影片貼去ptt,結果底下就被一些我不知道是不是歷史系但就是對那段歷史比較熟悉的人酸「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
我心裡只覺得,我又不念歷史系,國民教育又沒教過,我為什麼要知道啊?
我做網頁設計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大家都會上網,但我也不會理所當然覺得其他人都該懂網頁。請問你憑什麼理所當然覺得我要熟悉歷史?要說我無知不認真。可是我在我本科專業上我很認真啊。為什麼我一定要對歷史、政治學認真啊?
我講的不客氣一點。以前我在社大教網頁設計課。可以讓沒有接觸過網頁設計的人知道怎麼寫網頁,也知道網頁、主機的相關連知識。我覺得這些知識相較於社會學這門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其實更加抽象。可是我花時間可以讓想學的人懂。
要比抽象社會科學會比物理化學資訊這些理工科學來的抽象嗎?那為什麼這些學社會科學的人,沒辦法把他們學的東西講到讓一般人懂?究竟是沒辦法還是不想?
朋友說「以前有人做社會知識科普,馬上就會被罵『稀釋知識含量』,這會導致升等困難、找不到教職、被認為是麻煩人物喔。」
說到底,就是學界一種保護自我利益的方法吧,只是包裝的比較漂亮。這話聽起來勢必學界前輩。而且一定覺得會因此受威脅才會這樣說。因為如果不會被威脅根本不用理會啊。但如果要繼續往學界發展的年輕人,聽到前輩這樣說,想一想自己還要在這個圈子混下去,自然不得不因此放棄做社會知識普及。
我覺得很妙啦,理科的東西很多理論本身都很抽象,例如軌域、質能轉換,這是很抽象的概念,結果理工類的科普反而很多人會做,試圖用具像的方式解釋。
社會科學其實剛好相反,是把具象的人類行為進行研究後,收攏歸納後進行抽象討論。但結果他們反而沒那麼大意願去做社會科學普及。但他討論本質是建立在人類行為上,其實要具象討論反而是比較好舉例的
社會學他是要解決人的事情,所謂的制度、結構,他的本質都是架接在這些制度結構是人組成的。如果不是因為有人的存在,也不需要有制度跟結構。也就不會有社會科學存在意義跟價值。
結果你講的沒人聽的懂,這是多諷刺的事情?沒人聽的懂,所以要怎麼拿來解決人的問題?
我可以接受,因為無利可圖,所以也不想做公共溝通。但我不能接受,你好像想做公共溝通,結果在酸做的好的人,然後其實自己也做不好。以及你其實沒意願作公共溝通,然後還去酸那些做公共溝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