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選SEO廠商,小心台灣亞文

聽過太多這種做法很可議的廠商。
這次發生在朋友的公司,聽了覺得很瞎。
不揭發幾個這種廠商。
我覺得台灣SEO界不會有乾淨的一天。

這案例的前因後果容我捨去,因為不想公開朋友的公司。
但因為我有語音對話紀錄,
以下內容是從語音對紀錄中根據語意整理出來的。

先講一個小知識:BMW網站確實曾經因為SEO問題被google處罰過,
但原因是Google發現BMW的德國網站利用所謂的「巧門頁面」
(doorway pages),自動將訪客導到另一個不同的URL。詳細可看這篇。
http://www.digiportal.net/showthread.php?t=2002

為什麽提這個呢?因為這間來「好心提醒」我朋友公司的SEO廠商聲稱:
「我們是日商,做這個已經做十幾年了,keyword 不能塞別的人的品牌名稱,外國都不可以這麼做,只有台灣很氾濫,我們處理過很多這樣的案子。七年前日本BMW就曾經因為這樣網站被google ban掉。我是好心提醒你們,不然我都已經問過律師了,我們可以寄存證信函並且跟google及yahoo請他們處理。」

如果你的公司也接過這間廠商的同樣電話,請務必小心。
上述說法完完全全不對。

  1. BMW的案例如果所述,確實他有發生過SEO被google懲罰的事情,但那是德國。不是日本。被懲罰的原因也不是他所聲稱的那個樣子。
  2. 刻意跟你說日商,強調他們夠可信。
  3. 濫塞關鍵字確實有被懲罰的可能性,但不是他所說的這種。
  4. 假設有黑帽SEO。要跟google或yahoo回報,網路回報即可,假如是真的作弊,他們確實是會處理。但這不需要什麽存證信函,更不需要問什麽律師。他是在用律師這些話術讓你覺得害怕。
  5. 如果跟你兜售SEO服務的廠商,用這樣的話術跟你說,請務必小心。

這間公司全名:台灣亞文營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我懶得連結了。有興趣者自己去查。

如果你對這間公司的其他底細有興趣,建議查到網址後可以到whios查查,會有一些有趣的資料,但我這裡就不寫了。

總之,要做SEO,請謹慎選擇SEO廠商。

關於知識,我想說的是…

從國小我就喜歡數學,勝過於其他的科目。當時我只覺得,想怎麼計算不規則物的面積很有趣。最早只是這樣而已。然後慢慢的,題目越來越難,我還是覺得解題很有趣。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很多很多的成就感。

數學之於我,跟其他科目很不一樣。我不是不喜歡國文,也不會不喜歡英文。但文科的本質,是強記多於分析,歷史算比較例外一點,但台灣的歷史教育只重背誦,不注重分析。

這幾年越來越有一種感覺,有很多的知識,脫離了考試,對我來說,都變得很有趣。特別是歷史故事,不管是化學的歷史、物理的歷史。或是國家的歷史、族群的歷史。

歷史,說穿了就是一則又一則跨越時空的故事。他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整個族群的。研究一個網站的流量,其實就是在研究他的歷史。透過歷史去分析他的脈絡,去找隱藏在故事裡面的規則與秘密。

然後我突然發現,我喜歡數學,跟這幾年喜歡的東西,他們都有一個特質。就是「分析」。這也是當年我認為我不想、不適合做行銷的原因。

久久逛一下PTT,逛到某一位求職者在應徵行銷工作,抱怨關於面試的一些狀況,提到面試官態度不好,甚至求職者理論性的問題,例如所謂的4P4C,造成這位求職者似乎覺得自己很受挫。看完這則發文後的感想是「求職者能不能先思考為什麼別人要這麼做?能…

Posted by 陳禾穎 on Monday, May 6, 2013

這篇文章,完全點出以前我在木棉花時,初做網路行銷的無力感。當時的無力感來自於:我其實不知道我做的活動效益要怎麼評估?我會做網頁、我會寫活動案、我會執行。但要怎麼才能評估一個活動是否有達到他的效益,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做、該怎麼分析才好。

於是乍看之下,做了很多活動沒錯。但每一個活動的經驗都沒有辦法讓下次活動做的更成功,因為缺乏分析方法。於是當時我得到一個結論:我不想、不適合碰行銷。

然後人生經歷就是這樣的有趣。當我有機會再接觸到更基本的底層,像是價格策略怎麼做、商品組合怎麼組、跟同事了解組商品時,要考慮到的事,諸如包裝、以及避免複雜組合造成的包裝錯誤到產生客訴。還有這段時間,去聽的學的更多的別的人課程跟經驗。很多的很多的很多串在一起,在回頭看看當時不懂有什麼用途的理論。突然變得清晰了。突然懂了為什麼策略很重要,突然懂了以前為什麼有那些盲點。

我才開始學會如何從策略走向計畫。而不是盲目的計畫而不知策略為何物。

說穿了,我想追求的就是「如何使用知識,透過分析、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因為當時沒有那個能力,所以在工作上顯得很無力。我喜歡數學,也是因為,當時我有辦法分析那些數學題目。能夠分析,就能夠掌握,成就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產生。

但我能說,中間經歷的那些渾沌的、摸索的過程「不值得」嗎?我不這麼認為。

之前去聽網路行銷課的時候,有個同學說,他某部曲跟別的同事來一起上課,結果上完之後,他同學說覺得沒甚麼,就下廣告就好啦。

當下感觸很深。我就在想,如果不是我以前的那些經歷,那些懵懵懂懂的經驗,遇到那些好像知道但又說不出口的疑問,那我聽完這些課時,會不會也像那位同學的朋友一樣,覺得好像沒甚麼?

我認為,非常有可能。

所以為什麼老生常談沒有用。因為你沒有經歷,就無法體會為什麼要如此。不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而是人類的同理心、理解能力,在架空的想像之下,是很難建立的。

到頭來,驅動我做很多事情的,說穿了,求知慾而已。就是因為好奇,而想透過自己的手、眼,去找到資料來佐證自己的想法跟感受。因為好奇,所以想了解的更多。如此而已。

小朋友的學習模式

因為小侄子大概每兩週都會回來一次,過年就更不用說了,每次來每次都不太一樣。觀察小朋友的學習模式真的是很有趣的事。

人只要開始有「背景知識」的時候,學東西就會傾向要「理解」才比較容易「學會」。例如以前學數學,我很喜歡看老師推導公式,自己懂了也推的出來,就會很有成就感。這種學習方式是建立在「理解」上。

但小朋友一出生,都是空白,無所謂背景知識。對他來說,什麼都是新的。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學再說。先把表象學起來,大一點才慢慢轉成理解。

所以你對小朋友做動作,他都會有學你動作的傾向。老哥說看小朋友學東西,跟以前lab做實驗的感覺很像,會有實驗組跟對照組,他會對照你做的,自己也做一次。然後觀察他做了這個東做之後,你有什麼反應。他也會觀察他做了這件事情之後,有什麼變化。

於是發現弦用撥的會有聲音,他就會試著繼續多做撥的動作。發現用壓的鋼琴會有聲音,他就會試著繼續壓。看到大人用五指按琴鍵彈琴,就會想學大人一個指頭放一個琴鍵的動作(但手太小XD)

樂器對小朋友來說,是很有趣的玩具。難怪會有小朋友有聲書的設計。然後他現在很喜歡玩線頭、衣服上的標籤,昨天出去玩把他放在室外木頭桌上,結果他沒爬,反而一直看木頭桌上的螺絲小圓孔,一直去摳。我就在想,這是不是一種人類原始的生存本能?覺得洞的地方可能有食物這類的,所以會想去摳摳看?

雙胞胎外甥最近是學講話的階段,外甥女很會講,會複述堂姊說的話。我不禁在想,在他這個年紀,應該還不是那麼了解他講出來的話的意義是什麼吧?想到老媽說我小時候會學哥哥,要睡覺就會說「明天早上叫我起床」,不管是睡早覺、午覺、晚覺一律都會先說這句XD,然後等有一天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就不會在晚覺以外的時間這樣講了。「模仿→理解→修正」大概就是這樣的過程吧。所以身教大於言教,不是沒道理的。因為人都是在懂之前就先把行為學起來。

總之看小朋友學東西的感覺,真的好好玩。

刻意練習

那天老妹說,他覺得他打字很慢,希望可以打快一點。
我說,那要刻意練習,如果只靠工作上有打字的時候才打,
打字進步的速度會很有限。

我說,上大學的時候,打字就已經有一定的速度。
那時候學長喜歡在bbs丟學弟妹水球,故意把學弟妹灌爆。
我還記得那時候一直到六七個人同時丟我,我才被灌爆。
確實在上大學以前,我就常到聊天室聊天,當時文字聊天室很流行。

但是我打字快不是聊天室聊天練出來的,
是刻意練習練出來的。
後面的到聊天室聊天、大學打報告、一直到工作,
只是在延續當時刻意練習的速度,進而再進步的更快。

所謂刻意練習,
是我國中暑假無聊,老媽就說不然你練打字好了。
於是我拿了英文課本、中文課本,就這樣看著課本練中英打。
純粹就是為了練速度而打字。

因為這樣才能訓練自己把打字這的動作,內化自動化。
然後透過常常聊天常常寫email,讓自動化內化的更完全。

比較我中打跟英打的過程就會很明顯。
中打我玩全不用去想我手指頭要打哪就能啪啪啪的一直打下去。
但英打卻需要,雖然我已經完全不用看鍵盤很久了。
但還是要想一下我要打的字在哪個鍵盤、要用哪個手指頭伸過去,
中打就完全不需要。

不需要到什麼程度?不需要到你跟我說某個注音的位子在哪要我指出來,
我反而要想一下,但是手放上去打很快就能打出來。

原因就出在中打的自動化程度比英打的自動化完全。
已經可以完全不用腦去想要按哪。
基本上我現在的打字速度是可以跟的上我自己的講話速度。

這跟運動員平常要一直練習固定動作的原因是相同的。
你要把你的大姿勢練到不用想就擺的出來,
你才能把精力放在修正其他的細節。

為什麼只靠工作打字速度進步會有限?
因為工作打字基本上你可能同時要想別的事,
你沒辦法只把精力放在打字上。
所以結果就是你在打字的過程中,
腦袋要同時思考工作的事情+思考打字的位置。
那要讓身體把打字這個動作進化到完全自動化,就比較困難。

我想說的只是,不是只有打字,
任何事情,要進步到一個程度,
都是需要刻意練習的,即便你多聰明多有天份都是。

但不可否認是,刻意練習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你願意為無聊的事情付出多少精力呢?

關於吃的幸福感

我不是個美食家,但還滿愛吃的。愛吃歸愛吃,對食物卻也不算挑剔。

散步經過黃昏市場的時候,總會有種很開心的感覺。那種感覺跟到家樂福看到很多食物、或是到麵包店看到很多麵包的感覺一樣。 「好多食物啊!看起來好好吃喔!」,想像著可以買哪些食物,可以怎麼吃,就有種很滿足的感覺。

有時候自己出去,想不到要去哪裡吃飯,就會往爭鮮壽司跑。倒不是他們的壽司好吃到什麼程度,純粹只是喜歡看著食物在轉盤上不斷移動的那種感覺。一盤接著一盤來,又一盤接著一盤走。看到想吃的就自己拿。也許是滿足了那種「想吃的就自己拿不用客氣」的感覺。

食物有好吃不好吃之分,但我想,吃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吧。

關於自閉症與其他

這是看了朋友的信有感而發的。本來應該是回信的,但越想越多,想寫的落落長,又想寫的詳細的再多查些精確的資料。這用回信的,似乎太長,又正式嚴肅過了頭,就當作文章寫下來紀錄吧。

說到自閉症,我想到天寶。天寶葛蘭汀( Temple Grandin )

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是在「火星上的人類學家」裡的一個小故事看到的。他屬於高功能自閉症。也就是屬於智力正常或是高於常人的自閉症患者。

幾年之後,看了TED一系列的影片,在影片中看到了一個女生講著他自己的故事,心裡想這跟書上看到的故事好像呀,結果正是他。他在長大後有很好的成就,讀到動物科學博士,發明改良如何讓牛在被宰殺的過程中免於感受到恐懼的牧場環境設計,藉由演講、出書、受訪,試著描述他的經驗讓其他人對自閉症有更多的瞭解。

朋友說他教過自閉症的孩子電腦,當時有一個正常的小朋友在現場,因此注意到正常的小孩子學習的吸收能力確實更好。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在上課時跟在旁邊,原本希望孩子可以學會office四套軟體。但顯然期望過高,後來就希望小孩子學輸入法。但一樣不甚理想。

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依照文獻上記載,大概佔了自閉症中5%左右。
也就是說,大部分自閉症的孩子,智能屬於偏低者多。

其實智能偏低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如何教這樣的小孩學習語言。更精確的說,是如何讓他們學會表達能力。基礎的表達能力不夠,要他們在學更多的技能,就像還不會走就要學跑一樣,容易陷入徒勞無功的狀況。

以天寶的例子來說,他算是智力正常又早期介入的例子。在四歲時還不會講話,幸運遇到好的特教老師,讓他學會說話,替他開啟聯繫世界的窗。

今天他如果生在台灣,我相信結果會大不同。他絕對不會念到博士,甚至國中高中能否畢業都不知道,他可能因為屬於智力正常,最多學會部份簡單的技能,然後以此維生。

非常的孩子,需要非常的教育。教導一般小孩子的那一套,其實並不適用在特殊孩子的身上。但台灣的教育,沒有教會我們去體認到這點。大多數的家長,或說我們大多數人,總期望孩子再努力一點一定學的會,就像在一般的安親班內上課的孩子,鮮少有家長肯承認自己的孩子比較笨。

自閉症的孩子在視覺記憶語觀察力上有優於常人的能力,所以他們會在畫圖、數字記憶這方面容易有特殊的表現。但我們的教育,不是在努力找出每個孩子的特質跟不同,不是幫助他們在他們特別突出的方面發展的更多。而是要求他們要跟大家都一樣。很多孩子,不只是自閉症患者,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犧牲了他們原本可能很突出的能力。

只是對特殊的孩子來說,這樣的犧牲影響會更大。於是年歲越大,差異也越大,就更無法挽回。在台灣,有特殊孩子的父母,真的很辛苦。

其實我想講的還是教育。

「要幫助她,最好的辦法不是把她硬拉進我們的世界,而是設法進入她的世界。」
要從同理心去反思教育,進而做到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這卻是特殊孩子所最需要的。

trial and error 的人生

今天是第三次做 wordpress 架站的案子,
累積前兩次的經驗,總算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流程。
然後才發現上次為什麼有的效果弄失敗的原因。

做案子常常都是不斷的 trial and error,
尤其是在處理自己其實不熟悉的東西的時候。
像是第一次匯入資料庫,不知道應該要先修改什麼,
所以匯了之後、顯示有問題、看原始碼找問題、反推應該要改什麼,
然後資料庫重新還原之後,
改完重匯、又有別的問題,就再看原始碼找問題。
一直重複。

原本不熟的,也就熟了。

我記得以前有個老闆說他要在塑膠袋上面印刷,叫我去詢價。
我之前只做網頁,偶爾做平面,塑膠袋印刷要怎麼問還真難倒我。
然後我上網先找哪些公司有在印塑膠袋的,
打第一家,
「我要做塑膠袋印刷,價格怎麼算?」
『你們要印多少?』
「ㄟ,我沒印過耶,通常都印多少?」
『我們最少要印XXX喔』熱心的老闆會這樣說
「喔喔!」
『你們要印幾色?』
「ㄟ,顏色不同怎麼算?」
『一色一個版要xxx,顏色越多越貴』
「喔喔!」

然後打第二家
「我要做塑膠袋印刷,你們最少量要印多少?」
『XXXX喔』
「你們不同數量顏色怎麼算?」
『一色xxx,兩色xxx,三色xxx』

問到第五家的時候
「你們有印過喔!聽起來很有經驗的樣子」
『哈哈…』(OS.問了五家不會問也問到會問啦)

然後我一直想到我看過的、知道的那些名人傳記。
還有我自己的人生。
不也是如此?
遇到困難、找問題、解決問題。
遇到失敗、想為什麼失敗、下次要避免。
遇到錯的人、想為什麼不順、下次該怎麼做。
循環再循環,於是在這個過程裡就一定會學到什麼,
這一切總會在身上留下些什麼,好的、壞的。
就像雕刻師父一刀一刀的切削,才造就出不朽的作品一樣。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並不害怕做白工。
工作效率往往是從做白工的過程裡面,
去感受細節,慢慢調整出來的。

人生也是。
在每次經歷失敗之後,
調整自己的態度、觀點、姿態。
這一切,學校不會教,老師不會說。
因為人生原本就是體會。
害怕體會失敗,也就很難享受成功或甘於平凡。

我喜歡SHE的「痛快」的歌詞

「笑與哭 都值得用力氣 吻和淚 都是該裱框紀念的痕跡
很樂意 每段路都有陌生人同行
愛或傷害 都歡呼 都是活過的證據 」

「痛快去愛 痛快去痛 痛快去悲傷 痛快去感動
生命給了什麼 我就享受什麼
每顆人間煙火 全都不要錯過 」

「痛快迎接 痛快等候 痛快去試探 痛快去觸碰
生命安排什麼 我就感謝什麼
每顆人間煙火 全都美麗了我」

人生沒有一擊必殺,
而我,會繼續過我 trial and error 的人生。

[文字隨寫]台灣之光蘇麗文,你的精神,我記得!


不管我們出去參加奧運的名號是什麼,但是,在運動場上, 那些運動員,都是為國家而戰吧! 都是為國家爭取榮譽吧!在這種時候,即使蘇麗文決定放棄比賽,我們都不會也不應該責怪他,但是他忍著痛,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又一次一次的爬起。那是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堅持到底。

看了,真的心疼的一直哭一直哭。

健康的身體是運動員的生命,如果真的負傷,退場修養是有必要的。運動員沒有必要以賠上運動生命的方式,來滿足觀眾想看精彩比賽的慾望。

我們不應該期望運動員負傷競賽,也不應該對受傷休息的運動員冷嘲熱諷。但是蘇麗文的精神,值得每個台灣人永遠永遠的記著。

當奧運過後,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當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充斥著八卦與政客的新聞時,我們還會記得什麼?所以,我想做個貼紙,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這樣的精神。
台灣之光蘇麗文,你的精神,我記得!

如果你也願意貼張貼紙,請在串連貼紙領取喔!

[文字隨寫]集體記憶與集體失憶的年代

聽到老哥在播放新版霹靂遊俠的片頭曲,上了宅窟發了一篇『哇…我哥在看最新的「霹靂遊俠」XD,由李麥克的兒子繼續駕駛霹靂車…』,結果有宅友貼了當年霹靂遊俠的片頭影片,於是到youtube開始了一場懷舊之旅。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每週六日都會播很多美國影集,總是跟家人一起觀賞。印象最深刻的不外乎「馬蓋仙」「飛狼」「霹靂遊俠」等等等…特別是「馬蓋仙」,那時候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
我還記得那時候有本書叫做「永遠的小貝殼」,一個重症小孩的作品集,與我同年。裡面有一篇也寫到她跟她的家人都會在週末的時候準時收看馬蓋仙。那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部影集而在大學選擇了物理化學系就讀。

講 起那個年代的共同記憶,我們懷念著。那是我們的青春年少。那時候沒有網路,沒有第四台,電視節目精彩的讓人印象深刻的就那幾個。我們也許來自不同的家庭, 出生在不同的地方,都市也好,鄉村也好,但是講起那些過去,大家幾乎都能異口同聲的說「對啊!那個時候…」就會有種你知我也知的親切感。

選擇少的時候,我們擁有珍貴的共同回憶。

我不禁想著,生在現在這個年代的孩子,當他們到達我們這個年記得時候,他們與同年代的孩子之間,是否也有可以一起分享的共同回憶?還是只說得出各自的翎毛鳳爪,卻找不到這個年代共同的回憶?會不會到那個時候,他們的共同回憶,就只有不間斷的上才藝安親補習班?

這是個集體失憶的年代,那樣的集體失憶與過去被政治迫害的集體失憶是不相同的,過去的集體失憶是不願回憶。現在的集體失憶是因為沒有有交集的回憶。

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更大的自由,更多的自我。更方便的聯絡管道,更即時的通訊方式。更好的物質生活。於是我們各自選擇了各自的生活,集體意識被切割了再切割。我們處在一種既疏離又期待交流的氛圍中。

告訴我,你是否因此而過的更快樂?

[文字隨寫]關於宗教

我們家信的是道教,但稱不上是虔誠的教徒,比較像是因為習俗的關係而延續著祭拜祖先祭拜神明的傳統。以前讀歷史的時候,會很強烈的覺得為甚麼外國的宗教戰 爭那麼多。中國歷史上雖然也曾有過宗教迫害,但大多維持不算很長的時間,也不像外國因此有大規模的戰爭衝突。有更多時候是外來民族的信仰被同化。

之前曾經發生過:電影談到跟基督教有關的主題,被基督教人士批評得很慘的事情。離的最近應該是「達文西密碼」,印象中還有其他的片子,但是我已經忘了是甚麼,不管怎樣,只要有對於基督教的一些探討或質疑,都一定會有基督教人士跳出來捍衛上帝的存在。上帝是全能的,上帝不是黑人這類的辯駁。回教在我的印象中是對立很嚴重的教派。看他們同是回教中不同的派系就可以征戰很久就知道了,內戰也好、國與國的對戰也好,總之就是打來打去的。早期基督教 也有很多宗教戰爭的紀錄,所以我對基督教跟回教的印象其實是很像的,覺得很激進,然後很堅持自己的神才是神的那種感覺。

對於信教,我一直覺得心靈寄託的成份大於其他。基督教與回教之所以會有很多內部戰爭的,都是導因於牽涉到政治勢力的關係,說是為了基督教(回教)而戰,不如說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勢力而戰。宗教只是很無辜的成了一個拿來號召精神力的好藉口。

道教有祭拜的習慣,清明給祖先掃墓上香是自古到今的習俗,基督教雖然不祭拜祖先,但是他們也有在祭日時到墓園探望的習慣。回教我比較不清楚,但應該也有類似的習俗。至少在「對於死去的親人應該抱持著思念的心情」這件事情上面,不管是那個宗教都是一樣的。但是,不管是信奉甚麼教,讓人有心靈寄託並勸人為善才是宗教最大的目的吧!所以我不會因為有人否定了神鬼的存在,就覺得自己的信仰受了威脅。因為那是信仰,既然是信仰,是一種神秘的力量。那就不會是科學所能夠斷言的。也不是用邏輯推演所能夠解釋的。好,那就算有人說神非全能又如何?而神也許真的非全能又如何?難道曾經創造奇蹟的神因為並非全能,那相信神的人就應該因此動搖自己對祂的信仰嘛?你到底是因為信神能夠讓你心安、堅定意志、指引明路而信的,還是只是因為神是全能的所以你才信祂的?重點還是在自己的心吧。

其實我比較喜歡希臘神話中所描述的神。祂們法力無邊,但是跟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但是祂們身上所存有的「人性」並不能抹滅祂們身為神的威信。我總覺得,過度的神化,反而會讓信仰宗教的初衷變質。因為我相信冥冥之中很多事情都有所註定,所以我信天,相信有神,但那不是觀世音菩薩的面貌,也不會是基督耶穌的長相。我相信那空無之中的神秘力量,那告訴自己要意志堅定的力量,對我來說,這樣的信仰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