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請先看「那些年我做網路行銷的日子(一):前言與背景」
這篇算是我在A公司三年九個月(兩年三個月的正職,一年半的兼職)的工作盤點,以條列出工作跟大致執行內容為主,關於工作經驗的分析心得就等下一篇再來講。
上一篇我有提到「我印象中當時我有幫忙多規劃其他網路活動,但後來 Ca 就要我停了先不要做。所以幾個活動都只做了企劃但沒進到實作。」,結果我回去看了一下我的工作檔案,發現這段我記憶中的時間是錯的,我原本以為是在那時候跟 Ca 接了網站 case 後沒多久的事。但根據工作檔案日期,這件事是發生在我進入作正職之前三個月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是 Ca 提到他覺得有機會幫 A 公司做行銷賺錢(也就是上篇提到抽成的方式),於是問我有沒有興趣合作,那時候我的時間也還算充裕,而跟 Ca 合作一直都滿愉快的,所以想說就試試看。當時我寫了兩個月的活動企劃(分別是「母親節購物折價券大放送」跟「粉絲團活動:一起學做菜∼」),跟做了簡單的活動 wireframe。但後來就被 Ca 說先暫停。
這部分我的猜測是當時 A 公司只打算用抽成的方式合作。但 Ca 投入後覺得在完全沒有行銷預算的情況下很難做,所以才會在我給企劃文案後就說暫停。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再兩個月後 A 公司老闆 Por 正式找 Ca 談正職的原因。
以下是參考我的工作硬碟後整理的工作盤點。
每月粉絲團+網站活動企劃
辦活動時都會跟公司確認當時有哪些資源可以用,通常都是商品,有的是公司自己的商品,有的是合作夥伴的商品,以下是我們大致做過的活動類型。
粉絲團活動
按讚抽獎,打卡抽獎,問答抽獎(當時公司有跟電視台某戲劇合作,搭配戲劇內容作問答)
網站活動
- 會員好康(加入會員得紅利,會員生日紅利加倍送)
- 每月的購物優惠活動(滿額贈,商品組合打折,買N送N,買N件特價,買N件打折,買N件送贈品,紅利換商品降點兌換優惠,滿額紅利加碼送,網站折價券抽獎,滿額加價購,預購活動)
- 趣味活動(食譜投稿評選,會員回娘家徵文活動,輸入通關密語送折價券,許願竹抽獎活動,推薦朋友下單成功你得紅利)
網路活動頁面設計與廣宣製作
我這裡除了規劃活動文案、流程、執行內容,也要企劃跟設計製作放在FB上與網站上的所有廣宣(包含活動前的EDM或活動頁面、banner 與活動後的結果公佈,總之包括所有想得到需要做圖的),規劃FB的廣告排程,並把這些資料更新到FB,網站,與外站自有部落格上。
另外因為我是做網頁設計的,所以活動頁面當然就是自己設計自己切版,有需要套用程式的就畫面切好後丟給 Ca 接著處理。
如果是外站的商品提報,相關的商品圖處理,banner也一律是我這裡自己出圖。工作一年後,老闆 Por 說有一個以前的老員工可以接公司的案子,所以後來每月固定購物EDM跟banner就改成我這裡整理需求單,然後發包給那個老員工製作。不過基本上我知道那個老員工也是下班接 case ,所以通常急件我還是自己來,不是那麼急的才會發出去讓他慢慢做。
外站商品活動提報
進公司大概第二月起,除了要規劃公司本身的每月商品優惠企畫,又接了幾個外站的商品活動提報。外站部分大概做了一年,後來才再交接給其他同事。
這部分的外站數量是慢慢增加的,最多的時候包含我們自己的主網站一共要處理10個站的商品提報,每個站的品項不能互相打架,如果有一樣的品項時間也需要錯開,也要看各站有提供哪些行銷模組可以讓我們設定,每站的狀況都不同。這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在做網路商品的價格策略操作。但因為我對公司的商品每項成本狀況並不熟悉,所以這塊是由我這裡規劃出來後,再由公司的商品經理看過價格,沒有問題後我才會提報出去。
因為提報的外店太多了,後來得整理一張很大的excel表列出網站名稱,活動類型,商品組合名稱,商品組合內容,原價,網路價,活動價,一般成本,活動成本,折數。不然很難核對彼此是否有打架的狀況發生。
商品提報流程是這樣:內部規劃商品組合+價格,到外店後台將商品組合建檔,依照外電後台行銷設定送出。
現場活動支援
當時公司有買廣播廣告,有搭配過幾次的現場活動,這時要去現場拍照支援。後來公司有滿額送廚藝教室的活動,因為做網路行銷最需要的就是內容素材,所以只要有在台北場的廚藝教室,我一定會帶著我自己的DV去現場跟拍,所以我的工作硬碟裡面有最完整的廚藝教室影音紀錄。
部落客行銷
進公司半年後,公司開始做滿額送廚藝教室的活動,另外公司在南部開了一個小店,裡面有賣公司的商品也有賣餐飲,想用餐飲的方式推廣公司的醬料。因此不管是廚藝教室還是小店,兩個都希望我找部落客來體驗。
這部分對我來說有點挑戰,當時我也還沒跟哪個部落客交好,所以也沒有相關的社群資訊。而南部體驗要找部落客的難度就更不用說,一定要找原本就在南部的人成功的機會才比較高。後來廚藝教室的部分的部落客我從我認識的人找起,然後也從網路找有寫食譜的人聯絡。
我後來用了一個方法,因為那間小店的附近有一間很有名的冰店。我就用那個冰店的名字去找有哪些部落客寫過文章,然後大概過濾一下這些部落客的寫文內容是不是大多都是吃喝玩樂有關,看了一下品質跟更新頻率。透過這樣的方式再去用Email跟他們聯繫。
南部北部我透過部落客找人一共跟10個人聯繫,最後來體驗的南部有 4+1(一個帶朋友),北部有扣掉2個認識的人,有1個第一次合作的部落客,5/10的成功率,以我當時第一次約部落客來說,我覺得算高的。
在Email以前,我已經先把這個小店的特色,當天他們去會有哪個廚師擔任廚藝教室老師教大家做菜。這些圖文都整理好,也把需要跟部落客簽的合作備忘錄文件先整理好。所以在聯繫上就比較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後來從這些人我在繼續談了幾個做食譜的合作,算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規劃網站的內容行銷。之後每個月固定會請部落客寫食譜,從最早合作3個人,到後來一個月最多曾跟25個部落客合作。
部落客行銷的部份每月固定的工作就是規劃合作商品,還有月底要整理稿費列表與文章記錄,確認部落客都有回文,再跟會計請款。一開始我是用2個月合作,也嘗試過6個月的合作,最後調整成固定3個月搭配一月2篇的方式的合作,降低每次寄送商品的成本,也用時間去累積同一品項的文章。
這部分就一直維持到我轉兼職才改交由同事接手,做了1年9個月。
電子報行銷
進公司10個月後,Ca 希望針對會員發電子報,所以從這個時候我就開始每月製作電子報。發報頻率不一定。這時候因為還使用原本舊的網站,所以發電子報流程是我這裡做 banner 排順序,由 Ca 去發送。後來購物站跟品牌站拆開後,我們有在購物站的後台開發基本的電子報系統,所以在那之後我就自己做好版自己進去發報。
網站內容產出 & FB粉絲團貼文 & 商品攝影
為了導入更多流量,每個月少少的優惠最新消息可以導入的流量有限,一開始合作的部落客也不多暫時也沒辦法爭取到更多行銷費用的狀況下,怎麼辦?
自己寫食譜,自己拍照。自己畫插畫。很土炮,但當時我就是這樣做。煮出來的東西不好吃沒關係,拍照拍的不要太難看,加上修圖就能用。食譜也自己寫,寫完的東西就po在網站上跟部落格。FB因為要維持po文頻率,當時我整理了一個excel專門寫po文的排程,維持一天2~3則的頻率。當然不是文章產出那麼多,而是會把已經有的文章用交錯的方式搭配不同的文案重複po。另外FB圖片的擴散率比較好,但是公司並沒有那麼多照片能夠讓我po,加上我人在北部,所以當時我會找一些小道具跟公司的商品一起拍照,做一些可以拿來藉故發文的素材。
食譜的部分我是進公司一年後開始做,大概這樣做了九個月,那時候大概就是一個月出3~4道食譜。後來因為比較有行銷經費,合作的部落客開始增加,網站內容有穩定的外部供應量後才停止。
商品攝影的部分比較多是針對FB的用圖,某一年新年的組合因為都是舊有的,公司沒有新的圖,所以當時我有要求公司把商品組合寄給我,我去跟朋友借比較好的相機,自己拍EDM需要用的商品圖。
公司真的砸錢請專業商品攝影有兩次,但那都是很後面的事情了。第一次拍攝的時候幾乎只是單純的商品照,沒有太多比較好活動的商品情境照。當時我們只有整理要拍的品項清單。但是當然那些照片比我們早期自己拍的單純商品照已經漂亮許多,專業攝影還是有它的價值。
而有第一次拍攝的經驗,第二次找同一個人拍以前,我這裡就做了滿多功課的,像是先去圖庫找希望的構圖,寫好需要哪些道具,想要怎樣的情境。總之就是利用圖文做比較詳細的描述。因為我們列的很多,這次拍攝時間據說一共拍了四天。但拍出來的照片效果也非常的好。後面做banner、EDM或是當FB廣告素材都超好利用,不過這時候我就已經是兼職了。
內容產出另外還包括前面提到去廚藝教室紀錄的影片,我會把每次的食譜看影片截圖跟打字記錄下來。然後假設廚師有分享一些小撇步,我也會把影片剪輯出來貼到臉書跟youtube。
部落格與網站消息更新
我們產出哪些內容,就要自己去貼最新消息。當時我們有申請多個不同的部落格,主要是為了操作公司網站的SEO,所以只要最新消息有貼的,我就會同步貼到外站的部落格。這部分說難不難但就是很繁瑣。後來這部分由老闆的表親用兼職的方式做我們的貼文工讀生。大約也是我到公司一年後才轉交工讀生處理。
當時因為我們也有出食譜文,食譜文除了貼部落格,也有到幾個知名的食譜社群去張貼(只張貼廚藝教室產出的食譜。),也因此後來有跟食譜社群再額外合作過活動。
網路廣告操作 & 每月廣告成效 & SEO 評估報告
包含FB粉絲團與關鍵字廣告(google與yahoo),每個月都要下廣告,挑關鍵字、想廣告文案、整理素材、想landpage的安排,這部份每個月也固定要整理成效報表,報表內容包含瀏覽次數統計,導流統計,自然搜尋跟不同廣告的訂單轉換率統計。
另外我有每月追縱我們自己的網站還有競爭對手網站的SEO狀況,做法是挑出我們想追蹤的關鍵字,人工去搜算排名,以及前兩頁有哪些是各自的網站資產統計。所謂網站資產是指這篇內容是在講我們(對手)但網站可能不是我們(對手)的,像前面提到找部落客,他們寫的食譜文也都是我們的網站資產,所以對我們來說部落客這塊其實也是操作SEO的一環。
新網站 & EPR 系統規劃與設計
上面提到進去的前幾個月的時候,我有先幫忙企劃幾檔行銷活動。那時候 Ca 就有開始在思考要把品牌網站拆成兩個網站,原因是當時老闆本身就會代理一些其他商品,例如橄欖油。或是朋友的自營品牌乾香菇,這放在自己的品牌站底下多少有點奇怪。所以當時我就有先規劃 wireframe ,但後來跟著行銷活動規劃一起停掉。一直到實際進入公司的前一個月,確認要做正職的時候,才又重新把 wireframe 拿出來做完整的規劃。所以一進去的那一個月月底就把基本功能的頁面跟切版完成。後面算是一邊規劃新功能一邊做頁面,而 Ca 先就前面的基本規劃開始寫程式,基本功能的部分開發加我這裡測試花了六個月的時間。當時我這裡就開始規劃新舊站要怎麼處理會員跟功能交接的時程安排。
就在新的購物站上線不久後,老闆 Por 大概覺得 Ca 沒事做,總之就要我們想公司的ERP系統,因為他們嫌套裝的不好用。不過後來 ERP 只有做到需求訪談(我跟 Ca 一起下南部去公司訪談會計跟相關人員)跟切版(因為ERP都是表單,所以我沒有設計漂亮的介面就用常用的後台模組直接切版)。
但實際上 Ca 很忙,因為前面六個月我們還有很多功能都沒有做,而 Ca 之所以會開發那麼久,是因為他把網站 API 化,等於未來假設主機要擴充變更,程式也不用改。而我後面有新做很多行銷模組都還要陸續開發,Ca 光忙購物站就忙翻了。所以ERP後來我們就是放到拖了大概半年多老闆 Por 終於願意請新的工程師( Ca 的弟弟 )後,才開始開發。當時老闆催ERP進度時,我還特別寫了一封信說「沒有新的工程師,就沒有ERP。」
其他雜項
如果那一個月有參加伴手禮的活動,就要幫忙網路灌票。或是申請SBIR時要幫忙寫相關的文件,還有應付 Por 的突發奇想跟整理為什麼他是突發起想的評估報告(例如在人力應付公司的東西就已經不夠的情況下,說我們能否幫他跟朋友想成立的新公司做影片平台建置,為了這事要特地寫成本分析報告。)
關於其他心得,心情,感想,後面再慢慢寫,這篇字數寫到破表了先到這為止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