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家用式與攜帶式氧氣機購買與氧氣機經銷商推薦

家裡長輩用氧氣製造機一年多了,最近因為剛好被問到這方面的資訊。想說就另外寫文章整理給需要的人參考。

氧氣機分兩種,一種是居家使用,一種是攜帶式。兩者比較如下

居家式氧氣製造機

  • 需要持續插電
  • 持續製造氧氣供氧
  • 台灣品牌「UPOC怡氧」約2.6萬-2.8萬

攜帶式氧氣製造機

  • 使用充電鋰電池
  • 脈衝式,鼻子吸氣才供氧
  • 進口品牌重量2.5kg,可側背。台灣品牌「十全」重量近5kg,要用行李包在地上用拖的。
  • 進口品牌約14-17萬不等,台灣品牌「十全」近4萬

氧氣機經銷廠商

我們跟這間廠商買,東大醫療:https://www.o2g.tw/

一開始是先跟他們用租的,租的費用居家式每月3000,攜帶式每月10000。攜帶式因為租金比較貴。所以我們大概兩三個月就改用買的。居家式用了半年。那時候知道台製的28000左右。所以後來也改用買的

中間也有請師傅來換過居家式氧氣機的濾心,那時候他們就說第一次來換給我們看,以後我們可以買耗材自行更換。然後氧氣機使用上中間遇到一些狀況,使用line視訊幫我們做問題排除。服務很不錯。

攜帶式我們購買的是這款「居希易 攜帶型氧氣濃縮機 Zen-O lite」,但是只有附一個電池,如果要多個電池需要額外購買,一個電池1.5萬。一開始購買的時候還沒有充電器,充電時直接用氧氣機接電衝,跟手機一樣。後來有進口,就有另外買外接充電器,外接充電器也是一個1.5萬。

購買平板拖把、抹布類超級推薦「京揚-超細纖維的專家」

最近因為即將邁入家政婦的階段(誤),總之買了很多家庭清潔用品。那時候想說平板拖把不知道買哪間好,上網查了一下,發現ptt鄉民一致推薦京揚,就想說來找找看。結果他們家並沒有在各大平台販售,而是用FB粉專經營,用私訊訂購。之前就已經看到有人說你訂購後,他們會跟你說他先把商品寄出,你收到以後再匯款即可,結果跟他們購買真的是如此。

以致於只要他說有出貨,我都會算一下大概到的時間,趕快去領到點收完就馬上轉帳,不然覺得很不好意思。當時在FB看他們除了拖把,還有賣各種布,有抹布,有手巾等等。所以想說那就一次多買一些來都用用看,於是第一批我買了這些東西

  1. 輕巧刷 x1
  2. 升級版拖把組 x1組
  3. 升級版補充包 x1包
  4. 加大拖把拖把組-薄藍 x1組
  5. 加大拖把補充包-厚咖 x1包
  6. 舒眠枕巾 x1組
  7. 易刷樂手套 x1
  8. 潔膚指套 x1

這批除了「易刷樂手套」主要是方便清洗紗窗,但短期內我還沒有清洗紗窗的需求所以還沒拆開使用。其他的東西目前都已經用過一輪,我只想說:真的是超級超級好用的!

先說說拖把,他們平板拖乾拖的吸塵力真的有夠好。拖完再濕拖一次,木地板就乾乾淨淨,超爽。

輕巧刷拿來刷剛做好的系統櫃開放書櫃,清清刷一刷,細灰就被清理的乾乾淨淨。

然後潔膚指套我超愛!之前我都是用粉撲做洗臉海綿,這個是跟我之前去做臉的沙龍學的。但老實說因為自己洗臉,粉撲我只會用一個,以清潔泡沫來說我覺得沒有很好用,常常要清四五次以上才會乾淨。以前我有用毛巾洗過,其實毛巾洗臉比較快,但整片毛巾洗起來又比較花時間。潔膚指套套在三個手指頭上,兩面都使用算一次,我只要使用兩次,整個臉的泡沫就清潔的乾乾淨淨。

舒眠枕巾我覺得他的軟硬對我來說剛好,搭配原來的枕頭做調整,好睡很多。

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好用,想說也需要抹布,於是我又訂了第二批。

  1. 升級板蝴蝶拖把組 x1組
  2. 升級板蝴蝶補充包 x1份
  3. 質感布 x1組
  4. 居家超吸巾 x1組
  5. 萬用家事布 3入 x1組
  6. 廚房擦拭布 3入 x1組
  7. 潔膚指套 x2份
  8. 舒眠枕巾 x1組

這批我目前只有拆萬用家事布來用,心得是:他們家的抹布對於粉塵的吸付力真的是超強。前陣子因為新家安裝木門,師傅現場刨磨調整木門尺寸,所以地上有大量木頭粉,當時因為新家也沒有掃把,我就說之後我自己處理即可。

雖然先用掃把把大部分的粉塵掃完,但還是得靠拖把細清。但因為當時粉塵真的很多,多到連牆角都是,拖把在平面的部份表現的很好,但針對角落的粉塵清潔還是有死角,以至於沒辦法完全清理乾淨。這時候萬用家事布就大大的派上用場啦!這個連角落的灰塵都可以清的非常乾淨。

以前用傳統的抹布,常常會有擦過去然後東西擦不起來、無法吸付在抹布上的感覺,對付灰塵時特別容易有這個狀況,但用京揚的萬用家事布擦拭,完全沒有這種感覺。真心覺得他們家抹布有夠厲害,以後我買抹布不會想用別家的了。

其他的布現在還沒機會用,等開始用再來補充心得囉!

超雷負評價網購:Ugo 享家 life 生活用品(曼秜國際有限公司)

我網購那麼多年,自認是很好說話的客人,第一次遇到我真心覺得「後悔」的網購。先講結論:

4/25(日)在Ugo 享家 life網站下單的商品,到5/7(五)還沒收到,5/7跟客服再次聯絡,得到的回覆是「司機回覆今天派送不完,所以會延至下週一二送達」,於是5/8(六)我要求取消訂單退貨,客服5/10(一)回覆「因為派件公司正在依序派送中,所以我們這邊無法臨時更改地址」,最後5/11(二)終於收到貨,地墊品質很一般而且都被壓的皺皺的,刮泥地墊還有一股不是很好聞的味道。

如果你能忍受這種送貨速度、這種回覆、這種品質,那你再來考慮買Ugo 享家 life的商品。不然我建議是不要在這家店買東西。

以下是詳細的碎碎念。

這家超雷負評價網購,網站名稱叫享家Life生活用品(https://enjoyhomelife.com.tw/),但是他logo又放一個Ugo的圖,所以老實說我搞不清楚他們應該叫什麼名字。後來我用網址去whois查詢,正式公司應為「曼秜國際有限公司」。以下就依照時間描述整個經過。

4/25(日)訂貨

因為我要買玄關刮泥地墊,而且尺寸很大塊,在各家購物平台只有找到標準尺寸,即使有最大塊的當時我覺得還是不夠,後來想說看有沒有尺寸可以訂做的,才找到這家。所以一開始我是問他們訂做尺寸的價格大概是多少。

這裡看客服回覆都很正常。因為價格也不特別貴,只是很不剛好我喜歡的花色尺寸沒辦法訂做。這時候我就陷入選擇困難,後來跟先生討論後,決定訂我喜歡的花色,尺寸略小一點但可接受。於是我就在直接在他們網站下訂。

5/1(六)第一次客訴

我預期4/25星期日下單,最慢應該4/30星期五貨就會送到吧?結果等啊等啊等。星期五還是沒送到。所以星期六,也就是5/1發私訊詢問,同時也在他們留言板留言。不過因為是假日,人家當然要等上班日才回覆。

但在這之前我有看一下他留言板,就已經看到他們用這段訊息回給其他客戶:「您好,跟您說明一下商品下單後,倉庫2天內會寄出發往派件公司那,約【4-7個工作天內到貨】不含假日及訂購當天,因為我們是採智慧倉儲統一由派件公司出貨所以會比較慢一點,祝您有美好的一天,謝謝您」

這時候我就有點覺得不妙,看起來他們送貨速度慢很像是「常態」。

5/3(一)第一次客訴的客服回覆

結果果不期然,星期一客服回覆就用一樣的罐頭訊息回我。

我當然就不太高興啦,就多說了幾句。然後他們又回覆。

但回覆內容我還是覺得差不多,反正就是他們無法跟你說貨現在大概到哪了,請你耐心等待。那只好繼續等囉!

但是在這等待的過程中,我不斷的在FB看到他們投放的廣告,沒看到就算了,一直看到就很像一直在提醒我「貨還沒送到請耐心等待喔」,越看越火大,後來就直接在FB按我不要看到他們的廣告。但是FB可以關,google無法關啊,於是我在gmail跟有放google內容廣告的網頁還是一直不斷的看到他們廣告,真的是超級負面行銷,一直提醒我,我的地墊還沒送到!

5/7(五)第二次客訴

我很有耐心的等到5/7,這是他之前回覆說這週五前會收到的時間,該到了吧?結果~~~~還是沒有到貨。於是又詢問一次。然後他們這樣回。

我看他回的時候我現在已經不生氣了。反正客服就是只能這樣回。我只覺得Ugo 享家 life這家電商,從他們底下說明寫的內容看起來,有客服,有出貨部門,出貨部門週末也有工作。只有客服是週間才會回覆。那顯示他們應該也有一定的出貨量。大概這個網站不是他們的主力吧,也許都出貨給其他大平台或批發商,這個網站就隨便經營意思一下。

這兩週,我在「京揚-超細纖維的專家」FB粉專私訊訂購清潔用品都訂了兩次而且都到貨了(延伸閱讀:購買平板拖把、抹布類超級推薦「京揚-超細纖維的專家」)。然後我在Ugo 享家 life買的地墊還沒送到。

我前幾天看他留言板後來還有新的留言,也是在問地墊。也跟我一樣是4/25訂購的,不過那則客服回覆對方的已經送到了喔。雖然我是4/25晚上才訂購的,但人家可以5/6說貨品已經送到(這速度也已經很奇葩了),然後我還送不到,也是蠻神奇的。然後我本來要回去截圖,發現那些留言不知道是不是被刪掉了。總之截圖截不到了。

我覺得他留言板很賊,更前面的留言都直接顯示*,所以你也不知道大家都問什麼問題。除非看的時候最新的留言還看的到。而且因為最近我每天看,我感覺他們有把非會員登入的留言在客服回覆之後刻意刪除。因為那幾則都是在說下訂後很久貨沒收到的問題。總之我要說的是,送貨送很慢這件事,根據我這幾天的觀察,在他們網站訂購看起來是常態就對了。

因為詢問訂單我會留言板也問一下,然後他回覆如下。

趕快先截圖,免得過幾天搞不好留言被刪除~

5/8(六)要求取消訂單

因為星期五還是沒有收到貨。於是星期六傍晚我留言說要取消訂單不訂了,請他們處理退款事宜。

5/10(一)客服很晚才說漏了沒回到

5/8星期六的留言,到星期一傍晚7:51已經是他們客服下班時間,還沒有任何回覆。

這段時間我拿這個網址 enjoyhomelife.com.tw 去WHOIS查了一下。資訊如下

Registrant:
曼秜國際有限公司
M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hsin haochen forhome168(aT>gmail.com
+886.0226260738
18F., No. 63, Danjin Rd., Tamsui Dist New Taipei City,25170,TW
New Taipei City, TW

然後再用公司名稱查詢,他們的網站是 https://www.forhome.com.tw/ ,兩個網站很明顯用的是同一個開店系統。兩個網站的網址申請人跟公司代表人同名,應該就是這家公司開的網路平台沒錯。

後來傍晚8:11客服終於回覆了,得到的回覆如下

我會寫說「你們不是運費會要求客戶自行負責嗎?」,是因為我有先看他網站上的退貨流程,裡面是這樣子寫的

所以其實我是蠻懷疑他們的說法就是了,不過他們的回覆我不太意外。就跟去餐廳,因為等菜等太久,問他們做了沒如果沒有做就別做了,通常都會回你「正在做了」一樣。覺得大部分消費者會覺得煩,最後退貨的人不會那麼多。

5/11(二)終於收到貨物

社區的app收到有貨的通知,但因為我人不在新家那裏,打算5/12早上殺過去拿貨看看狀況。另外我每天都會去看他留言板,總算讓我看到新的留言可以截圖證明他們「智慧倉儲」的罐頭回覆。

而且照這個回覆看起來,他連派件到超取的速度好像也是很慢哪…..我以為派件到超取應該是店到店?這也能慢我覺得實在太神奇了,這讓我非常好奇,想說去拿貨的時候我一定要看看一下他包裝跟發貨資訊是怎麼寫的。

5/12(三)正式取件

我終於跑去新家跟管理室拿到貨物。這是他上面送件資訊的貼紙。

我之前一直很懷疑客服回覆「我們是採智慧倉儲統一由派件公司出貨」的說法,加上有查到該公司其實是賣家具的,之前客服說「司機回覆今天派送不完」,我當時覺得他們根本是用自己的司機送貨(因為通常家具公司的物件太大件,會有自家的司機送貨)。但看到這貼紙發現他們還真的是委託第三方派件公司出貨。

但是我上網查了一下「速龍有限公司」,結果查到這篇「不要在FB上買東西!退貨過程全記錄 注意 速龍國際包裹轉運站」,總之好像很多貨到付款的詐騙集團也都用這家。基本上他是一個集貨包裹轉運站,那至於為什麼是這種送貨速度,還有為什麼會查不到貨物進度等等,我也搞不懂就是了。

剛開始看到「速龍有限公司」,我有一度懷疑他們是不是根本去買淘寶貨直接從中國集貨過來。但是他外包裝有貼「UGO享家生活用品」大大的貼紙。應該確實還是他們自己出貨的。

然後,終於收到貨,來讓大家看看這貨如何。這是廚房地墊。

他是捲起來包裝,拆開整個皺皺的。那個條紋不是相機拍的特殊效果,而是他真的就是這樣。反正就是一個不忍卒讀的的狀態。

然後這個是刮泥地墊。

皺的更誇張…皺成這樣我實在不知道能怎樣讓他變平。之前我有去特力屋看過這類的地墊,這張上面的塑膠絲圈都很明顯因為捲起來太久,都被壓的扁扁的,而且還有一股味道。

然後,唯一勉強還可以的東西,是他們的贈品抹布10條….我就沒拍了。但問題是重點不是抹布啊…..

總之折騰了兩個禮拜終於拿到貨,而這幾天還在忙搬家,我實在是已經不想繼續跟這個廠商交涉了,所以就這樣。

另外之前我懷疑他會刪除留言,後來我看我的信箱看到這封信。然後我回頭去看商店留言板,這筆留言並沒有在上面,所以顯然他們回我之後就刪掉了。

至於為什麼要刪除我的留言呢?因為我不是用會員登入的方式留的。他們一旦回覆,這留言就會公開。如果一堆公開留言都在說他們送貨慢,想必他們也是不想讓太多人看到吧。

總之我要說的是,他們本身不是詐騙集團,是有登記的公司。但使用的派件公司跟詐騙集團常用的一樣。強烈建議不要跟他們買東西。

Firstrade 線上開戶與第一次匯款到美國

因為想投資美國ETF,看了一下資料,最後決定到 Firstrade 線上開戶,開戶流程不複雜。唯一要準備的證件是護照。所以建議開戶前就把護照先準備好。因為最後一步設定密碼時,護照圖沒有上傳是沒辦法完成的。我本來在填的過程看他在護照上傳頁面有暫時略過的選項,就先跳過,結果到最後一步密碼設定就不給我過去了,一直叫我上傳護照圖。只好先離開註冊畫面。後來回家換電腦想說這樣資料又要填一次,沒想到手機認證碼收到後,早上填的資料都還在,就是補護照圖就好。這點流程設計上算貼心。對,他是用手機認證的方式來註冊帳號,所以一定要有可以收手機簡訊的手機在手邊。

因為是線上開戶,主要就是填資料,不會複雜。開好戶之後,就是要先把一筆錢存到券商提供的個人帳戶,才能開始下單投資。Firstrade 在註冊完成時,會提供一份pdf,上面很清楚的列出匯款時要填寫的相關資料。我就直接把pdf印出來。

我有華南銀行的美金戶頭。所以就去華南銀行準備匯款囉!到了華南銀行,我說我美金戶頭還沒有錢,只有台幣的有錢。外匯櫃檯行員跟我說,請我美金自己先從台幣戶頭用華南銀行app轉過去,因為這樣匯率會比較好。我其實本來是想要請行員幫我直接處理,不過他都這樣說了,就開手機下載app,這時候行員還跟我說,你如果習慣用網路銀行,那裏有公用電腦。欸,與其用公用電腦我寧可裝app啦….

但因為匯款的部份一定要臨櫃,而且有很多資料要填。所以我就一邊下載app,一邊照印出來的pdf把資料抄寫在匯款申請單上。填完之後app也差不多裝好了,就用手機先把錢轉去美金戶頭,最後填入要匯款的美金總額。

接下來就是行員的事情了。他問我要發一次電報還兩次。我問兩個差別是什麼?還好我網路上其實有先看過,不過當場還是再確認一次,行員也解釋的蠻清楚的。

簡單來說,匯款到國外,要額外支付的費用有

  1. 銀行手續費:台灣的銀行會收。華南銀行據說是0.05%計算,最低至少要100,不足100以100計,最高800。
  2. 電報費:一通300,兩通600。

一通跟兩通的差異是,一通會經過中間銀行轉介,然後才匯入要匯入的帳戶。中間銀行當然會收取處理手續費。兩通則是直接把錢送去實際要匯入的帳戶。然後行員有解釋,但是對方是否有在另外收手續費,就要看對方,如果有,就會從匯入的金額再扣取。我想說不管怎樣反正手續費都是我自己支付,那中間銀行轉介他手續費到底怎麼收我也不清楚,那就乾脆用兩通電報吧。

他幫我資料填打完畢後,我問說錢什麼時候會進去?他說要隔天。我說會不會有匯款失敗的狀況?他說有可能,如果失敗他會通知我。

所以我今天一直很緊張,想說不知道有沒有成功。傍晚才看信,發現 firstrade 已經有發信通知入帳了。我看了一下金額,firstrade 入帳沒有另外扣取手續費。所以我匯款金額等於是全額到行。還好沒有匯款失敗,萬幸!

婚紗拍攝推薦:伊頓自助婚紗工作室(桃園中壢店)

這週去拿到成品了。來寫一下心得。因為結婚不宴客,所以想說至少拍一下婚紗做紀念。本來我是找另外一家,想說小倆口拍紀念照就好,還沒有要到拍婚紗照的等級。但想一想我不是那種衣服很多的人,如果只是要拍沙龍照,大多衣服要自己準備,感覺又很麻煩。所以後來還是往拍婚紗的方向去找資料。

上網找了幾家,找到伊頓自助婚紗工作室。他的方案提到電子檔會全給,這點讓我覺得很方便。因為畢竟可以入本的數量有限,如果其他的電子檔都有給,那自己喜歡就還可以自己另外輸出,反正我自己會修圖。然後另外他們的還有app可以看婚紗,我覺得婚紗工作室可以做到開發app這實在太神奇,而且他們白紗跟晚禮服真的超多可以挑的。所以後來就決定到這家。

大概7月的時候就先在他們網站預約,然後到工作室去聽一下介紹。因為去之前他們大概有哪些方案,我在網站、app上都看過了,到現場接待人員也都很好,所以其實現場算決定的蠻快的,談一談確認細節後就付了訂金。

我個人很喜歡的是他們作業流程是很清楚的。我這次拍婚紗從一開始下訂到拿到成品流程是這樣:

1.網站預約時間

因為網站說他們採預約制,所以我就先在網路上預約要過去看的時間。預約後隔天他們就有人打電話來確認時間。

2.第一次到現場

服務人員會介紹他們的方案內容,他們的特色是「不賣照片」。所謂不賣照片就是包套寫多少張精修的張數固定,價格一開始談多少就是多少,中間不會強迫推銷叫你多買東西。然後其他現場拍但沒有入本的,電子檔會全數給你。我自己以前年輕有去拍過沙龍,那個年代這種拍沙龍的都是在「賣照片」,就是你要多一組,就是要洗出來變成實體他才會一起給你電子檔。說真的這沒有什麼好壞,就是不同時期大家做生意的方法不一樣。現在因為數位拍照實在太普及了,所以我有發現現在很多沙龍也是都會給你電子檔。加上我自己是會修圖排版的,所以我覺得可以給全部電子檔很好很方便。我們選擇的自助婚紗方案價格是19800。

然後因為我們要輸出婚紗照本本,所以有另外加錢做。周邊的部分價格就要現場問,我們選的本本一本是2200。因為我自己之前已經查過如果自己排版輸出,然後用的紙跟輸出方式一樣的本子的話,一本費用其實差不多也是這樣。所以當然聽到價格就決定直接請他們做就好,我雖然會排版送輸出這些,但並沒那麼想什麼都自己做,有人可以做好當然比較爽XD

然後比較神奇的是談完以後小姐問說我有沒有加伊頓的line,我說我只有下載app,他說他請我加line之後傳一句話。「我愛伊頓+手機號碼」,他們line就會把我帳號跟line綁定。這個我覺得超神奇的,等於他們有接line的api到他們自己的客戶服務系統。後來離開我就跟我男朋友在討論這件事,總之我覺得蠻神的XD(職業病上身)

現場確認下訂所以這個階段有先付訂金。整個流程最後會給哪些東西也都清楚的紀錄在白紙黑字上。最後約好挑禮服的時間、實際拍攝時間,還有拍攝前要先去跟攝影師、化妝師做攝影前溝通的時間。

然後因為這一棟都是伊頓的,所以挑選手工婚紗跟到時候拍照都是到這裡不同樓進行,然後有提到男方的西服是跟其他西服店合作,所以問比較喜歡哪種類型。最後是選了離他們工作室最近的一家西服。

3.挑禮服

選禮服跟西服我們是安排在同一天。

伊頓的手工婚紗是自己的,這天就到樓上去挑禮服。一整層分了好幾個小房間,走廊上常常一排放的是白紗。然後不同小房間放的是不同色系的晚禮服。然後我想說的是挑禮服真的還是現場看比較準,雖然事前我已經有用app看婚紗,但因為都是白色。其實手機看到最後不是很有fu。但現場穿就會很有感覺。然後服務人原有提到白紗花樣可以挑比較浮誇一點,拍照效果會比較好。我本來沒有很懂,但真的自己試穿用手機拍一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所謂浮誇就是例如裙子很長,很多層的澎澎裙,或是裙子上的裝飾花樣比較細的。

晚禮服就比較單純,反正就挑自己喜歡的顏色跟樣式。包括白紗我挑了七件,然後試穿後挑出一件白紗跟一件晚禮服。因為我挑的算蠻快的,所以比預期要去西服那時間早,我們就還是慢慢走過去。但又正好那天西服突然中間有別的有預約但臨時塞了家人說也要租服裝的客人過去。變成如果西服小哥服務完他們才來服務我們,時間又會被拖到。不過西服小哥非常靈活的同時安排我男朋友試穿很多套西服,讓我們不會覺得等待時間很長。但結果就變成他確認西服比我確認禮服還久XDDD

但也因為這樣穿了很多花色很神奇的西服,例如很像豬哥亮歌廳秀的大紅色西服這類的XDDD

自助婚紗的方案是包含西服租用的,但有某個款式範圍的限制,如果今天挑選的西服是設計款,會需要加價。我們挑選的兩套,有一套是設計款所以有多加了3500元。這個費用是現場直接給西服店的。然後白色款的話有附白色皮鞋一起借。所以不用擔心沒有白皮鞋。當然如果是黑色皮鞋就是自己要準備囉。

然後西服小哥也很有經驗的跟我們說之後溝通攝影,最好自己先去找一些喜歡的圖片。這樣到時候直接拿圖給攝影師看,大家比較好溝通理解。然後說我們如果有想當道具的東西到時候都可以帶去一起拍照。

4.攝影前溝通

我們是約星期六一早去拍攝,所以攝影前溝通時間我們就直接約前一天晚上。這次去我們有等一點時間,因為他們這時間人正多,很忙碌。後來攝影師跟化妝師就分別來溝通想要的風格。我有事先先找我喜歡的攝影顏色跟不喜歡的給攝影師看。現在手機要帶這種東西很方便,建議要拍的人上網找圖做功課很重要。

這天支付了第二次款項。

5.拍攝

這天因為早上9:00就要到。我們大概7:00就從桃園出發。然後去了前面一個小時半是著裝化妝。當然女生化妝時間比較長,男生短的多。化妝跟禮服同一層樓。畫好就去上一層拍照。這時候我才第一次去到他們室內景這一層。我只能說真的很有趣。簡單來說他們室內景範圍是很大,分了好幾個房間,一個房間也會再切至少3~4個景。再搭配有的地方是移動牆面、上方有升降式的掛燈、巨大的多色紙捲可拉下來作為背景,整個加起來就可變出更多場景。真的就是充分利用室內空間做到最多的背景。

拍照的時候攝影師也很有經驗的會跟你說怎麼擺pose,提醒你要笑,因為常常會忘記,哈。所以實際拍攝時間大概是10:30~12:30。大概花了兩個小時。然後我必需要說還好我一開始就說我不想去外面拍,室內拍拍就好。兩個小時拍下來真的會累,以我這種超會流汗的懶人真的不適合去室外拍。

拍完真的有點累。但蠻好玩的。拍完對方有說,大概2~3週攝影師交回照片,就會通知我們去挑片。

6.挑片

因為攝影師一週後就交片了,所以服務人員也提早通知我們看什麼時候回去看照片。不過因為自己時間安排的關係,我們去看照片的時間還是跟拍片隔了三週。我們在一樓用iMac電腦貼片。我們的方案是35張入本,服務人員跟我們說明,攝影師有預先挑選了20張他覺得不錯的先修片。我們可以先看看要不要,如果不要就是直接從所有照片裡面自己挑選。但看下來其實我覺得攝影師就挑的很好了,所以那20張我們都保留,然後就另外用刪去法最後再挑15張出來。因為拍很多,所以其實不太好刪。然後後來我說反正最後電子檔都會給。不然我們個人的就先不要入本,挑兩個人一起的為主。總之最後就順順的挑完照片。然後服務人員問我們排版上是想要只要照片就好,還是希望有一些裝飾文字裝飾背景。我說有些裝飾文字好了。然後也挑選了要放木相框的照片。

挑完片之後,他給了單子請我把照片號碼寫上去,寫完後服務人員會一張一張核對號碼跟我確認。對完之後簽名。然後這次支付了最後的尾款。

7.修片確認

這天是去看修片跟排版電子檔做確認。我們看完是覺得很滿意所以這次速度比上次挑照片快很多。

8.成品取貨

我們修片確認後,有多訂一本婚紗照,那因為之前已經繳清了,所以那個費用是確認金額後先轉帳。因此這天本本有兩本。到了現場服務人員給我一張單子,要現場核對成品是否都有交付。我們的成品包含兩本婚紗照,都用紙盒裝。一個小木頭相框照。光碟片一份。也是核對完簽名後,就把商品取走。

然後上述所有有簽名的單據,都會記錄在伊頓app內,方便自己做查詢。還有行程時間到之前,他們app都會有提醒訊息跳出來。我覺得他們的app跟他們整體服務真的整合的非常好,雖然對有的人來說也許會覺得理所當然,但我個人覺得可以整合成這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總之,他們的服務流程清晰,不會在過程另外推銷。照片電子檔可全數帶回。攝影成品也有符合我們喜歡的風格。對他們服務我覺得很滿意~

政治人物關鍵字搜尋量分析:柯文哲的搜尋量比韓國瑜更奇怪?

之前有做過總統候選人人名關鍵字搜尋量的分析(見:資訊戰真的存在嗎?從韓國瑜的搜尋量看資訊戰),這幾天我就在想,一般在做政治人名搜尋的時候,如果他今天真的是想針對這個人某個項目找資料,就有很大的可能會做複合關鍵字搜尋。例如搜「韓國瑜 行程」「蔡英文 民調」這類的關鍵字,所以我就在想,今天要操作關鍵字搜尋量,政治人名當然是最大宗,但也許不會刻意去操作這種很瑣碎的複合關鍵字。那我是否能從這種關鍵字的搜尋量去反推比較合理的搜尋量可能是什麼?

所以這篇文章的分析,有幾個假設是:

  1. 政治人物姓名(例如「蔡英文」),跟姓名相關的複合關鍵字搜尋總和(例如「蔡英文 行程」),存在某種合理比例分布關係。
  2. 如果複合關鍵字搜尋總和占政治人物姓名關鍵字搜尋量比例過低,那代表政治人物姓名的搜尋量可能有被操作的痕跡。

所以要做這樣的假設分析需要幾個資料

  1. 政治人物人名總搜尋量
  2. 政治人物人名複合關鍵字搜尋總搜尋量

1很簡單,只要在 google ads 關鍵字規劃工具,就可以取得每個月搜尋量級的數字,這裡我用「搜尋量級」的原因是,他提供的不是「精確的搜尋量數字」,所以那裡撈出來的數字結尾一定是0,但這個數字基本上已經讓你足以判斷這個關鍵字搜尋次數大概落在那個數字區間。

但是2要怎麼取得?因為這種關鍵字很細碎。我希望可以盡量收集所有這類的複合關鍵字。我後來用第三方工具 keywordtool 來找。取樣流程如下:

  1. https://keywordtool.io/ 輸入政治人物姓名,撈出政治人物相關搜尋字詞
  2. 到 google ads 的關鍵字規劃工具把字詞都丟進去,撈出12個月內具有搜尋量級資料,把沒有搜尋量級資料的字詞都刪除,只保留有搜尋量級的字詞。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很奇怪,既然 keywordtool 查的到,那為什麼 google ads 的關鍵字規劃工具會沒有量級資料?這基本上有兩種可能性。

  1. 因為 keywordtool 查的到的資料是這個月的熱門搜尋字。所以每個月的熱門搜尋字都可能不同。更不要說複合關鍵字的差異會更大。
  2. 這關鍵字有人搜,但每個月的搜尋量低到還沒達到 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統計的最低量級數量,所以就會顯示沒有數據。

總之用上述方法,我整理出這個大表格。裡面包含綜合比較,還有政治人物以及其複合關鍵字的搜尋量。有好幾個分頁,對數字有興趣的可以到這裡看,這裡就不貼了。

然後我挑選的標的分了四組

  1. 正式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韓國瑜、宋楚瑜
  2. 曾經可能的總統參選人:郭台銘、柯文哲
  3. 現任第三勢力立委,跟網路熱門立委新科參選人:黃國昌、吳怡農
  4. 現在立院三大政黨

比較需要解釋的是3。1跟2都算是「總統候選人」,所以是全國性知名的人物。但我也好奇網路熱門搜尋但知名度相對沒那麼高的政治人物,他們的這種關鍵字搜尋量分布會不會有所不同?所以拿時代力量最熱的黃國昌,還有近期網路崛起且很多網紅推薦的吳怡農來做比較。4的話單純是個人好奇,政黨跟人在搜尋量分析上是否有模式的差異。

複合關鍵字搜尋總量比較

(原始大圖)

複合關鍵字搜尋總量分析:韓國瑜與蔡英文的差異不大、柯文哲搜尋量持續走低

從上面這張表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排除單純姓名搜尋,只看複合關鍵字搜尋總量,其實韓國瑜與蔡英文的差異不大。然後兩者都會因為當月大事件,而搜尋量暴增。

  • 韓國瑜:5~7月搜尋量大增。這時候是國民黨初選。「韓國瑜民調」「韓國瑜造勢」搜尋量暴增。10月~11月又往上增加,「韓國瑜行程」搜尋量從10月開始激增,「韓國瑜豪宅」「韓國瑜電話」從11月開始激增。因為壹週刊報豪宅,還有博恩夜夜秀提到韓國瑜的電話被邱毅在媒體上的截圖公開。
  • 蔡英文:3~6月搜尋量有拉一波,這時後是民進黨初選。9月10月拉一大波,這是論文事件,「蔡英文學歷」搜尋量暴增。11月宣傳上打政績牌,連帶「蔡英文政績」搜尋量暴增。
  • 宋楚瑜:11月宣布參選總統。所以拉了一波。
  • 郭台銘:4月宣布加入國民黨總統初選。5~7月國民黨初選,所以這段時間搜尋量都在高峰。9月正式宣布不選。10月開始搜尋量就大幅下降。
  • 柯文哲:搜尋量相較於其他總統候選人,複合關鍵字搜尋總量一直都很低迷。

人名搜尋量與複合關鍵字搜尋總量比較

(原始大圖)

(原始大圖)

神奇的6%分水嶺:韓國瑜與柯文哲姓名複合字搜尋搜尋量占比都異常低

之前我就分析過韓國瑜的搜尋總量是有異常的。如果我上面的假設正確,我預期韓國瑜的其他複合字搜尋總和占單獨名字搜尋量的比例會偏低。以圖表跟數據來說。確實在2018年12月~2019年4月這段時間是偏低的。都未達5%。

但奇怪的是,柯文哲的這個比例,在2018年12月~2019年3月、2019年7.8.11月,這段時間也都偏低,而且未達4%。只有2019年4.5.6.9.10這五個月有高一點,但未達6%。

我們把所有人每月搜尋數量的數據都撈出來看

  • 蔡英文:每月最低8%以上,年複合字搜尋量總和比例35.28%
  • 韓國瑜:每月最低3.5%以上,年複合字搜尋量總和比例10.29%
  • 宋楚瑜:每月最低6%以上,年複合字搜尋量總和比例16.18%
  • 郭台銘:每月最低6%以上,年複合字搜尋量總和比例13.68%
  • 柯文哲:每月最低2.4%以上,年複合字搜尋量總和比例3.93%

對照組

  • 黃國昌:每月最低都在6%以上,年搜尋量總和比例10.95%
  • 吳怡農:最後三的月才有足夠數據,分別是9.94%、4.57%、5.63%,年搜尋量總和比例6.56%

以新人來說,每個月用 6% 分水嶺看是否適用?這個我覺得可以再找更多的例子來分析看看。但這不是本篇重點就先跳過。

以每月最低6%以下為異常的有:韓國瑜、柯文哲。而且柯文哲還低於韓國瑜,柯文哲12個月都低於6%。韓國瑜在幾個熱門月至少都還有超過6%。

綜合上述圖表,我取每月數據跟突發數據爆衝比較沒有那麼嚴重的宋楚瑜、郭台銘、黃國昌三個人的數據來看。我推測具有全國知名度的政治人物來說,年搜尋量總和比例比較合理的比例應該是在10~17%中間,超過應該是有很突發的狀況造成的爆衝異常,過低則是可能是姓名搜尋量異常高才導致這個比例太低。

所以有異常的有:蔡英文(過高爆衝)、柯文哲(過低)、吳怡農(過低)

但吳怡農是投入選舉後才變熱門,而且才三個月時間。這個數字我覺得取樣還不夠,所以可以先不計。

結論

以複合字搜尋總和占單獨名字搜尋量的比例來看。韓國瑜與柯文哲的每月搜尋數量有很多個月比例都偏低,而柯文哲一直都很低,而且比韓國瑜更低。以年搜尋量總和比例來說。柯文哲的最為異常。

韓國瑜的姓名搜尋量因為高到異常破表,所以即使沒有作這次的分析就已經足以證明他的姓名搜尋量有被操作,但這次分析只是加強了這個論點。我比較意外的是這反而挖出柯文哲的總搜尋量有異常的狀況。

而我其實還是沒辦法確定單獨柯文哲姓名的總搜尋量是否有被操作,因為他正好2018年歷經市長選舉,2019年又一直被當成兩黨的假想敵。有一定的搜尋量好像也不奇怪。但他的複合字搜尋量占整體比例偏低這件事情,我現在沒有其他合理的解釋。

SEO講師沒有用無痕視窗解說不專業嗎?

好幾天前看到幾個創業網紅在嗆用關鍵字看排名沒用無痕視窗,中間問朋友才知道他們在嗆誰,又聽到一些事,只覺得商場啊人性啊…

總之針對無痕視窗的問題想講幾件事:

  1. 自己在檢查SEO操作成效的時候,確實要用無痕視窗來檢查。
  2. 上課或講座的場合提到操作成效,要開畫面做說明的時候,用不用無痕視窗其實沒差。

自己操作要用無痕視窗檢查的原因,是因為真的在做追蹤的,定期都要做,做追蹤也一定是用自己的電腦,如果自己曾經查過相關關鍵字也有做點擊過,那自己電腦查到的排名就有很大可能會跟別人查到的不同,那又不可能每次檢查都要清除一次cookie跟登出帳號,所以都會直接用無痕視窗,這樣查出來的排名才會準。

而乍看之下2跟1好像相衝,但我會這樣說的原因很簡單:

  1. 有時候講課用的不一定是自己的電腦,在這種狀況下沒開無痕本來就也沒差。因為講課的電腦有很大機率不會是查過自己操作的那些關鍵字,那沒開無痕基本上查詢的結果差異不會太大。
  2.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用的是自己電腦,如果不是排名真的有操作上去,底下學生自己用自己電腦一查也就露餡了。就是有自信知道是有操作上去,也不怕學生自己驗證,所以用不用無痕就根本沒差。

但是如果不懂或是懂一點點,可能看這樣寫好像很厲害,以為這樣的說法是什麼大發現。而我只覺得抓著一個在不同情境下可有可無的技術小辮子說那些,那也不過代表能力也就那樣而已。

一個關於決定要不要做手機網站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我前前公司的事,一開始進去的前半年我們做了一個新的購物站(做好大概是2013年),到了隔年2014年又決定要多做手機版,當時做法是用大小網的方式做。然要來說的就是為什麼當時決定要做手機版,又為什麼是選擇大小網的做法。

雖然iphone第一代在2007年就上市了,但至少就我個人,有網站要做手機版的概念要到2013年,真的開始認真學怎麼做RWD網站,也已經是2015年的事。在2014年以前,我做的網站都只有桌機版,沒有手機版,也沒有RWD,那時候甚至也還沒有什麼前後端工程師的區隔。當然我開始接觸RWD的技術時,已經算很晚了,台灣大概2012年開始就有一些RWD的站,那時候國外RWD已經算顯學了,但當時在台灣並不算普遍。

當時公司的購物網站是從2012年開始規劃開工,2013年完成,那時候網站來自手機的流量並不算到很多。加上我陸續也有去聽一些講座,有些大企業走的比較前面已經有做手機版了,普遍聽到都是手機版的轉單率很低,低到行銷人員都懷疑在這裡施力到底對不對。所以一直覺得還沒有做手機版網站的必要,畢竟人力有限。但是就在2014年後,手機版的流量逐年快速上升,半年前可能還只有不到1成,半年後已經2成快3成,而且看起來還在持續升高中。看這態勢變成就算轉單率還拉不起來,手機版勢必都要做,只是何時做跟怎麼做的問題。

會選擇大小網的做法有幾個原因:
1.大網才經營不到一年,現在就打掉似乎也有點浪費
2.桌機原本可以看的範圍就比較大,還是希望塞多一點資訊
3.我當時還不會RWD網站的做法

所以後來就做了大小網。當然等我後來離職然後網站被收掉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我要說的是,一個公司如果他現在才要做網站,那直接說服他們做RWD基本上可以說沒有懸念。但如果他有一個舊的網站,改版不只是技術問題,有時候會大大牽扯到公司內部政治角力(我當時算是沒有,但我也有聽說朋友的公司有這樣的狀況)。還有改版真的有利嗎?(就像我前面寫的,手機版的轉單率很低)這些都想清楚了,才有可能來看怎麼改版。

特別是「改版真的有利嗎?」這點要說服老闆的時候,完全不能只靠膝反射的直覺。你必須得拿相關證據去證明我們現在應該要切入。畢竟站在老闆的立場,就是要他現在拿一筆錢來做新網站,而大部分的老闆都還是會有「網站明明還可以用,為什麼要改?」的想法,你如果站在他們的年紀跟要面對的問題去看,他們會這樣想其實也很自然。

從永豐金證券網頁漏洞問題看網站測試盲點

今天早上同業在傳這個臉書訊息

簡單來說就是有人要寫程式抓爬資料的時候,發現永豐金證券網頁登入後,會用js儲存使用者的身分證字號與密碼,且密碼是用明碼存。

這意思就是說你在登入狀態下,如果不幸你電腦有中木馬,他們就可以透過直接爬網頁的原始碼就直接取得你的帳密。也不用去破永豐金的資料庫就可以取得了。

你就想像是你開門進到家裡面,家裡有人,但門口直接產生一支你家的鑰匙,所以別人只要在這時候經過你的門口,就可以拿到你家鑰匙。大概是像這樣的意思。

然後有人就在這臉書底下問「為什麼之前測試的時候沒發現?」,這問題是每次有網站有資安問題被揭發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問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想先說一下我自己以前做網站企劃時的經驗。我不知道其他軟體公司內部的測試流程是怎麼安排。以以前在P家的經驗來說,新服務上線前的測試,會由企劃部全部的企劃一起上去測試,主要負責的企劃做彙整並在程式部門修改完畢後重新檢查確認都有過。

但即使是主要負責的企劃測試,他跟一般使用者最大的差異,只在於他比較熟整個網站的架構,所以在測試的時候知道要測得比較細。但著重的點還是在「功能使用」。

即使我自己會寫html code,測試的時候除非遇到css的問題會稍微幫忙找一下問題點。查css也就是我看code的極限,不然我也不會沒事開原始碼來看。

也就是網頁有些「問題」,並不是「一般使用功能的測試流程」能夠發現的。而是需要「有足夠經驗的相關工程師」去做檢查。

像是之前有購物網站曾被人家發現透過改js就可以跟改購物金額而且還可以完成購物流程的,就是很典型的「金額是否正確的判斷只寫在js但沒在後端做二次檢查」。但這個基本上要有點程式背景才能想到要怎麼測出這個漏洞。

很多人以為程式設計師都一定有資安概念,其實未必。一來「工程師」也已經分流分得很細。有前端,有後端,有MIS,大家主力能力都不同。二來現在能夠「會寫程式」跟以前比門檻也已經相對低,也就是你即使不是相關背景畢業,也有可能「會寫程式」,理論上相關背景(例如資工資管)畢業應該會對這類資安問題比較敏感(如果他上課都很認真的話)。但像半路出家而資安理論又沒特別有系統去學習的人,就很有可能會寫出犯下低級資安錯誤的網站。我自己本身如果不是因為長期合作的資深工程師會不吝惜分享他的經驗,我其實也不會有機會知道這種事。

「為什麼之前測試的時候沒發現?」

如果當時測試沒有額外使用資安軟體掃過,甚至也沒有比較懂資安的工程師從資安角度去做code review,那就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坦白說永豐犯這樣的錯其實有點誇張(當然有人提就馬上修正是好的),因為他們畢竟是有資源的大公司。但你大概就可以想像,很多小公司專門接外包所開發的網站,資安都有很大的機會可能是有問題的。會不會遇到?真的就是運氣運氣了….

但這樣說,並不是要替這樣的錯誤「開脫」,只是希望讓大家理解,現在軟體開發的水很深,有很多的「專業」並不是身在其中的人就一定能完整擁有的。而我們能做的,常常也就只是「遇到就盡快改進」。

—-

基於這個部落格只是讓我個人做一些筆記,也沒有時間上來回覆留言,所以之後的文章就直接把留言關掉啦。之前的要一篇一篇關我也懶,就放著長草吧:p

老人才會用@yahoo…從email看出你的年紀,真的是這樣嗎?

這篇原本只是po在臉書上,朋友說覺得是不錯的社會觀察,加上大家的回應又讓我想到一些其他的例子,所以就一起整理到部落格囉。

寫這篇是源自於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老人才會用@yahoo…從email看出你的年紀:「世代差異」摧毀雅虎,下一個可能輪到臉書

單純關於產業分析的部分我覺得寫的大體方向 ( 內容摘要:從一個大公司角度來看,有時候這種世代行為差異,可能會成為一場夢魘,摧毀你的事業,即便在企業操作上,你公司沒有做錯任何事。)  沒有甚麼問題。但關於老人才會用@yahoo這件事,倒是可以從別的面向來看。

下面是我個人觀察的一些整理:

網路使用習慣確實有世代差異。但是世代差異反而是所有差異中比較容易觀察到的。比較難觀察到的其實是同世代但不同職業與學科背景的使用差異。我有時候覺得差異真正大的反而是這部分。

我大學的時候才知道google,而且大概是大一之後的事,更之前都只會用yahoo不知道有google,但在那之前,其實有很多念工科的同學早就在用google了,所以他們很早以前就會說「你自己估狗啊!」,然後那時候還聽不懂估狗是什麼。那個時候大部分的人第一個信箱都是kimo,也就是被yahoo合併以前的台灣奇摩。

長庚大學因為位置的關係,算是一個很封閉的學校,所以校內不管什麼系的學生,都會用學校的bbs。所以當時我一直以為大學生就是要用bbs啊。

可是在我還在校時,有一天同學會我跟我一個念別的學校的同學(印象中應該是師大)聊天,他提到他沒在上bbs,覺得bbs很難用的時候。我其實有點嚇一跳。

然後另外一個是五六年前我在聯成兼課教電腦的時候,有一個學生跟我說他每天都會看yahoo首頁,看看有什麼新鮮事。這個同學大概就是大我個5歲以內的年紀而已。而我已經忘記我上次好好看yahoo首頁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然後我爸,六十幾歲了,他很早就都在用google查學術資料。

什麼樣的人會擅長用google?有大量搜尋「不只生活資訊還有其他資訊,特別是學術或技術資訊」需求的人。因為單純的生活資訊,例如吃喝玩樂,yahoo其實還可以用,搜尋結果也未必比較差。但如果搜學術技術資訊,yahoo完全是不堪用的。

為什麼我可以很肯定說吃喝玩樂用yahoo還堪用?因為我之前網路行銷是賣食品的,來網站買東西的狀況,yahoo的轉換率高於google的轉換率。搜尋量在行動網路熱以前,yahoo跟google的搜尋量一直是相當的。我自己不用yahoo,但我們行銷的對象有一半的人都是用yahoo找到我們的。

所以什麼決定了你習慣用google還是yahoo?其實是個人的搜尋需求。而什麼樣的人會特別需要找學術技術資訊?早期工科類的會最需要,然後可能慢慢延伸到部分要做研究的其他學科。

所以一旦你念的不是這些學科,或是你從事的工作沒有這麼龐大的資訊搜尋需求,你就不會特別覺得搜尋一定要使用google,而這樣的人即使是搜尋也會停留在使用yahoo。

而網路服務使用的世代差異,也許真正的原因是在於,上一個世代的背景大多不會有龐大的搜尋需求,而不在於他們年紀大。

朋友回饋的幾個例子也列在這:

  1. 我有女生朋友是因為交往了理工科出身的男朋友,才改用google的。
  2. 我搜尋都用google,只有信箱在用雅虎,因為雅虎的信箱從國小就在用了,已經跟太多東西綁在一起……
  3. 那天老妹在用hotmail。我才想到有一群msn舊使用者用戶當初可能也都是用msn的信箱。(不過據說現在改的很難用,而我帳號自從轉換到skype之後,已經忘記很久了…)

至於標題寫說用yahoo的是老人。這部分「老人」的定義可能要再下的更精準一點。如果是60歲以上的老人,用的恐怕還是gmail,原因是60歲以上的人,要他自己完成手機的基本設定其實很困難,所以大多數是靠年輕人(不管是他的兒子女兒還是通訊行店員),而手機綁gmail設定比yahoo要來的容易。

真正會用yahoo信箱最大宗的反而是現在的中生代,我說的中生代是指25~35歲,而且是小時候 (國小或國中) 就開始接觸網路的那一群。因為他們太多生活的東西都跟yahoo信箱綁在一起了,所以放棄掉信箱改用新的成本太高,即使他們有gmail,yahoo信箱也無法完全丟掉。

40~60的人有沒有在用yahoo信箱?有,這群人的背景大概就是25~35歲這年齡層的父母。他們給小孩用網路,自己可能也會用。但是他們用網路的使用量應該是遠少於25~35這個年齡層的人。他們進入行動上網年代時,把yahoo信箱拋棄的可能性反而更高,因為在他們接觸網路到個人資料需要常填寫私人mail的情境,反而沒有下一代會遇到的多。

以我來說,早期我買過mail2000的信箱,這個信箱我現在基本上不太會繼續用在資料填寫上,但因為早期有很多的個資我都是用這個信箱,以至於這個信箱我還是得持續保留。

在描述使用者樣貌的時候,真的要小心,不要落入只剩下年齡而失去對其教育工作與生活背景的想像。也不要忘了,有的時候不是族群變了,而是大家一起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