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內容大致是說大學生的畢業旅行有M型畫的趨勢(又來一個M),然後就介紹兩個畢業旅行團,一個走貴婦風,一個走台客風。貴婦風畢旅團是幾個女生一起到日本來趟血拼之旅,台客團則是走環島自助旅行,住的是親戚家,吃的是各地夜市小吃。
但是我認為,與其說M型化,不如說現在的消費型態正在改變中,也就是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寧可多花一點錢買好東西,或是乾脆能省則省或是不花錢」,但請注意,這指的是消費型態的改變。花多一點錢買好東西的人是不是都比能省則省的人有錢?那可未必喔!
我還記得那時候老爸要哥哥去挑家庭音響組,一花下去幾十萬元,我爸說了一句「現代人卡ㄟ康阿ㄇㄟˋ」(現代人比較捨得花),那套音響真的要跟頂級的比,其實 還稱不上是最好的,只是對於我們這種對聲音沒有挑剔到龜毛的人來說,已經真的很好很好了。而對我爸來說,他已經覺得有「貴」到了。
現代人真的有比較窮,生活比較不好過嗎?我喜歡「佐賀的超級阿嬤」作者自序中提到的一段話,意思大略是這樣:常常聽到有人說,現在的日子不好過喔!但是比起以前(戰後重建)的日子,現在人其實已經富裕很多了,重點還是在於自己怎麼想吧!
我寧可說,現在的人在消費習慣上,特別是對於需要花較多金錢的物品(或事情)上,有往兩極端分佈的趨勢,譬如同樣出去玩,要嘛參加很便宜的團或是當背包客,不然就是參加奢華的旅行團。所以為甚麼做中價位旅遊的公司一間接著一間倒。但是,那些參加奢華旅遊的人真的非常有錢嗎?那些寧可當背包客的人難道又真的窮嗎?其實他們只是選擇自己想要 的消費方式而已:花大錢or看可以省錢省到甚麼地步。但是他們追求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透過不同的方式使用(看待)金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快樂(價值)。
ok,回頭來說,處在中價位的消費族群真的沒了嘛?我們應該要來看看其他方面的消費。以3C商品的數位相機來說好了。真的了下去花大錢買高級數位相機的 人,在整體比例來說還是算少的。如果消費型態完完全全呈現M型化,那我們所看到有買數位相機的人,應該是要嘛拿高級相機(3萬以上),要嘛就是買低階數位 相機(1萬以下),而很少人拿中階的數位相機(1~3萬)。但是事實上呢?至少就我看到的,很多人買的都是中價位的相機,因為買不起最好的,但是又不想要 只有像傻瓜相機一樣的功能,希望有基本的調整光圈、快門的功能,然後還想有其他拍照模式跟功能可以使用,在價格與品質上去求一個平衡,於是他們便選擇了中 價位的相機。這樣的人還是佔了比較多的比例的。
事實上,中產階級在財富上並沒有真的往兩極端走的趨勢,只是在消費型態上變得分佈的比較平均而已(只是比較平均,但並不代表消費型態已經完全變成M型化)。 以前願意花大錢的人少,現在願意花大錢買好品質的人多一些,但也沒真的多到滿街跑。消費型態的改變並非是因為財富分配M型化所造成的(事實上也根本還沒發 生過財富分配M型化的狀況),中產階級並不是因為比較富裕才願意花大錢,也不是因為比較貧窮而努力省小錢,而只是他們願意在對他們來說比較不重要的方面省 小錢,然後把省下來的錢花在他們覺得值得花錢的地方(例如新聞所說有人寧可每天吃泡麵,然後省下的錢去做美容手術)。或是有的人寧可在每個地方都花較多的 錢買品質較好的東西,而不認為錢必然就應該要存起來(或是需要存很多錢)。因此實際上是現代人比過去任何時代的人都更懂得如何活用金錢享受生活,而非只是 一味追求積蓄。
不是錢賺的少了,而是我們對於「錢」的看法變了。
M型社會延伸閱讀:
平成十四年,M型社會
M形社會(M型社會)到底在哪裡?? (一)
M形社會(M型社會)到底在哪裡?? (二) – 所得分佈的調查
M形社會(M型社會)到底在哪裡?? (三) – m的加工方法
M形社會(M型社會)到底在哪裡?? (最終回) – 誤解與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