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聽說可能是絕響,加上時間ok,今天第一次參加DP,收穫很多,心得記錄一下。
Amos:
- ~ ,蚯蚓、蚯蚓、蚯蚓,蚯蚓真的很好用。搭配hover可以做到dock效果,唯一注意是因為現在css
只能往後選不能往前選。所以要跟html結構配合,利用css做出「這其實是幻覺」的效 果
簡易語法大約是這樣
li.a01:hover ~ li:last-child{ display:block}
可做出,滑鼠移到a01時,同ul內最後一個li就顯示(預設隱藏)的效果。
等於可以透過 ~ ,去選擇不是包在自己裡面、但跟自己放在同一個block內的兄弟元素。 - 善用:after、:before,搭配content以及
其他css,可以做出很多以前只能作圖完成的特效。例如
div:after{
content:””;
display:block;}
然後再搭配圓角、陰影、定位設定,就可以做出像蘋果電腦底下區塊那種圓形陰影
如果要做左下較跟右下角凸出去的角狀陰影。要做div:after跟div:before。然後加上傾斜、定位、陰影就可以做。如果不需要陰影,那用框線+傾斜就可以了 - 就經濟效益說,作圖是很快。但使用新技術的重點在於:先試看
看能做到什麼程度,再反過來想實際應用可以怎麼用。
孫治華:
- 當感受到UX的時候,就已經進入「體驗」的階段。但做UX的最開始,卻要從整體服務的策略先想起。
—>這個整個就呼應了之前聽其他網路行銷課程,在講架設網站最重要的,也是要從策略想起,是一樣的道理。 - 要做好UX,最重要就是要先培養出「同理心」。培養同理心的方法就是:先從觀察自己為什麼對一件事、一個體驗會有「很好很滿意」的感覺開始。分析的出自己的感受,才能培養出體會別人感受的能力。如果連自己的感受都無法詳細描述,要怎麼說有能力去描述別人的感覺?
—–>同理心三個字很簡單,但要實際養成,要有很強的「自我偵測」能力。
Paul Li:
使用html5新標籤,可以把使用者在search bar曾經輸入過的文字暫存住,減少重複對主機提出require。暫存時間長短需與主機更新時間做搭配,例如主機6分鐘更新,那暫存做10分鐘中間的時間差就可能會有一些資訊遺失。
—–>我只記得這個….比較技術的詞就忘光了….
Troie:
設計在製作頁面的時候,因為要因應各種不同的解析度,因此需要去思考「畫面延伸&縮小」時,畫面應該要怎麼變化因應,會比較好。這是在設計的時候就該要思考的事。
—–>不過因為看到的demo頁面大多都屬於campain的頁面,我個人是覺得這類頁面考慮桌上型裝置即可,行動裝置可以管他去死。口袋不夠深就不要要東要西啦:p
另外提到響應式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因為想到之前有人在講1hr內做出RWD是common sense,又扯到能不能做RWD是公司政策的問題。當時很懶就沒寫,趁這篇文發表一下個人想法:我覺得能不能做RWD取決於網站的規模。如果只是就前台「瀏覽」來說、撇除手機版的效能那些都不說,做RWD是沒什麼問題。所以企業網站能不能做RWD?可,品牌網站能不能做RWD?可,政府網站能不能做RWD?可。
但如果這個站牽涉到功能,例如購物。要做RWD是有困難的。因為網頁的購物流程用在手機上絕對有問題。RWD只適用於你要在網站上看的東西跟在手機上看的「流程」是完全相同的時候,才適用。一旦牽涉到操作流程需要客製手機流程以達到使用性。就沒辦法做到RWD了。
所以我認為一個站能不能做RWD,跟網站規模跟功能有很大的關係。沒有什麼特殊操作流程的絕對都可以做。但一旦牽涉到比較複雜的操作流程,就會有問題。
另外,一個站如果要做RWD,視覺設計方面其實是會有所設限的。這大概是目前我對RWD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