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Designer Meetup 7 雜記

Web Font 漫談 / Michael Yeh 葉俊麟

談了Web Font的發展,還挺好玩的。

先說到為甚麼網頁使用的字型如果電腦沒有、就只能以預設字型顯示的原因。一般我們都會說那因為電腦沒有,而更深入的原因是網頁在傳輸的時候,只有「傳碼不傳型」。因為型不傳,所以就得靠你電腦裡面有沒有這個字型,沒這個字型就不會顯示。

微軟在1997時開發一個叫做Web Embedding Fonts Tool(WEFT)的工具。這工具可以將HTML透過WEFT轉換成一個新的html與一個EOT,於是網頁上的特殊字型變成是以EOT的格式,因此不管在哪一台電腦,你在那個電腦上都可以看到這個字,即使你自己的電腦沒有這個字型。但當時這個EOT格式不是開放格式,在1997~2007的時候,這個作法是一個被專利化包裝的東西,也就是說別人就算想做也不能做,因為被專利化保護了,而微軟本身後來也沒有再維護這個工具,所以web font的發展在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停滯的。

到2007年11月,微軟向W3C提出讓EOT變成css一部分的要求,被W3C駁回。
駁回的原因很有趣,有兩大點

  1. EOT的第一個字是Embed嵌入,在做網頁都知道html本身只是一份文字格式的文件,任何的圖片,影片,實際上都不是真的嵌入到檔案裡,只是用連結的方式顯示在對應的位置。因此當然會希望字型也是用同樣的方式,而非嵌入。簡單來說就是W3C不愛嵌入。
  2. 字型因為牽涉到版權問題,因此如果依照第一點的說法、不用嵌入的,那就得限制某些連結不可以被直接連過去。但W3C認為,像是圖片其實也會有所謂的版權問題,他們覺得版權問題應該要從法律面去著手處理,而不是在做網頁的過程中去用這種方法做限制。

一直到2008年1月,微軟同意把EOT的規格開放,把相關開放規格都提供給W3C,遵循W3C的Royalty-Free Licensing。

現在開放的文字格式有很多種,有EOT、opentype、WOFF等等,而提供網路使用字體最大的難度在於「要能夠即時把有用到的字轉換成網路格式提供給web使用」,很難的原因除了「即時」,還因為Font data有很多種,而web font的格式也有很多種,debug非常困難(困難原因是有bug跑不動只會跳出一個「字型錯誤無法下載」的提示,然後就沒了…)而即時的部份,對拉丁文字來說很簡單,對中文自來說卻很難,一組拉丁文字的大小大概為20K,但是中文字卻是8M,下載一個8M的檔案大概需要五分鐘,一般人不會有這樣的耐性在等。

中文字為甚麼那麼大?因為中文字造字要造一萬多字。但實際上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根本不會用到那麼多字,因此作法是他們的script會去分析這的網頁裡使用了哪些字、然後即使提供那些字的字型。

外國的web font發展的比較快,台灣的比較少,可以上 http://www.justfont.com 看看喔!後面提供了幾個有趣的JQuery,可以跟css3搭配做出一些有趣的互動效果:Lettering.js、FitText、Scrollorama

 

UX & I, 李毓修

一開始先談了使用者經驗跟使用者介面的差別。重點筆記:

  1. 創造使用者經驗的不是只有使用者介面,而是整個使用流程,因此使用者經驗研究應該要把整個使用流程攤開來檢視
  2. 好的使用者經驗應該是在整個使用流程中,每一個接觸點都有正向的體驗,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形成的。
  3. 使用者介面設計包含:版面視覺設計、資訊架構、操作流程與互動方式、文案內容

 

TBD 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 David Chen 陳文剛  

他講的內容跟上述兩個完全沒關係 XD ,完全就是在講他的生命故事。講完之後放了五月天的「乾杯

「時間都停了 他們都回來了 懷念的人呀 等你的來到」超催淚的….看完真的掉眼淚…

比較有趣的是,他講到他在 BenQ Lifestyle Design Center ,下一張簡報要放照片的時候我就在想,該不會看到同學在裡面吧?果然,世界還真小…

 

Keynote魔人如是說 / dAb

講如何使用Keynote搭配Keynotepia這個套件,做出prototype,他有展示他做的一個應用程式的iphone demo,完全用Keynote做,說真的,還滿酷的。

比較有趣的是他一開始講話的時候,覺得他聲音跟講話的感覺很像張雨生。結果他後來就說他以前的綽號就叫大寶,因為張雨生是小寶。

Keynotepia這個套件內的東西都是向量圖檔,所以可以拷貝貼上到其他可以處理向量圖檔的軟體上,像是illustrator,然後在Keynote內對圖檔使用 alt+command+ C/V 就可以把圖片的「樣式」剪下貼上到別的元件。簡單來說就是很容易跨軟體跟其他向量圖軟體做串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