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颱風要來,但看著外面只是陰陰的還沒什麼風雨,趁著中秋節拿到的免費票券,到微風國賓看海角七號。真的很多人哪!已經是開了400人的大廳了,半個小時前到,只能買到前三排的票,不過人都到了,時間又不想拖了太晚,就還是選了最近時間的場次。
擺脫過去國片總是沉悶的印象,海角七號是一部很成功的商業片。他包含著許多觀眾喜歡看的元素:跨越時空的愛情、樂團、喜劇。以娛樂效果來說,看完這部片,除了笑得很開心之外,也覺得這部片的音樂非常的好聽,出戲院的時候,我就聽到很多人都這麼說:「很好笑又很感動得片子,音樂也很棒」。但是除此之外,我總覺得導演在這部片中,還有加入更多細微的元素,讓整部片在歡樂之餘,還帶了一些省思。
以愛情來說,除了那跨越時空的情書,以及阿嘉與友子這兩個年輕人的戀情之外,還可以看到還有代表會主席跟阿嘉媽媽的老來伴、水蛙暗戀機車行老闆娘、勞馬對於離家妻子的思念、旅館櫃台小姐最後對於馬拉桑積極態度的欣賞。關於愛情這件事情,雖然大部分的電影、電視劇所描述的愛情,都以年輕人到中年人的愛情居多,但是愛情並不只是這個年齡層的專利。不同的年齡、生活背景對於愛情的詮釋與表達方式也都會有所不同。雖然有些形式的愛情會因為各種原因受到責難(例如阿嘉對於主席跟他媽媽在一起明顯覺得不滿、水蛙愛上有夫之婦),但是我想,愛這件事情本身,真的無所謂對錯吧!
另外,關於城鄉差距、年輕人都到都市去發展這樣的一個社會現象,也以很自然的方式穿插在戲劇中,例如主席對著友子問:「我們有這麼漂亮的海洋,但是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留下來呢?」;在評選哪些當地人可以上台表演的時候,會場大部分的人老的老小的小,唯一的年輕人是在台北失意後才回故鄉的阿嘉;主席跟旅館老闆吵著要有恆春自己的樂團負責開場,旅館老闆質疑:「恆春哪有什麼搬的上檯面的樂團?」;大大在電梯裡面唱歌唱完,主席出了電梯說:「誰說我們恆春沒人才?」。雖然現在有很多的都市人都開始嚮往回到故鄉或鄉村的生活,但是不可諱言,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工作關係不得不往大都市跑,因為鄉下沒有適合的工作機會。這樣的現象,是有可能被改善的嗎?這也許不是一個電影所能夠解答的,但是這確實是現實資本主義社會所普遍存在的現象。
我也看到了電影中所表達的一種族群融合的感覺。台灣是個海島,以台灣的歷史來說,有島上的原住民,外來客(閩南人、客家人、與其他國家的人),台灣與日本在歷史上也確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這些元素都以很輕鬆、不沈重的方式融入到電影之中。
你可以在這部電影中,去感受到台灣人的生活與熱情。推薦大家去電影院看喔!